旱区集雨种植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摘要】:水分是限制西北黄土高原旱区春小麦增产的一大瓶颈,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有限降水的生产潜力,实现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是该区春小麦高产高效种植的关键所在。试验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露地穴播为对照,分析了3种不同集雨覆膜种植方式(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对麦田耗水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促进春小麦增产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全生育期,覆膜处理0~20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明显高于露地穴播处理53.35 mm,以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处理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最多,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了49.78%,而其他两种覆膜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覆膜处理的春小麦总耗水量差别不明显,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5.23%。覆膜种植增加了春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阶段的耗水,此阶段的耗水量和耗水比例均最大,平均分别为124.49 mm和46.25%,而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处理在此阶段的耗水量最高,显著高于露地穴播处理21.33%。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处理分别可使春小麦增产21.08%、21.92%和9.64%。3种覆膜栽培方式下以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为全膜垄沟覆土穴播处理,二者显著高于对照处理15.36%和13.24%,而全膜平作无土穴播处理的最低,与对照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可见,全膜覆土穴播平作和垄作两种集雨覆膜栽培模式均可以实现旱地春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但还需要进一步筛选适合西北黄土高原旱区春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
|
|
|
1 |
刘宏胜;吴兵;高玉红;崔红艳;李映;牛俊义;武江燕;南炳江;;旱区集雨种植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8年04期 |
2 |
孙广春;刘德俊;李润杰;陈志国;;施肥和灌溉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
3 |
李捷,施志钢,吴慎杰;不同条件下覆膜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
4 |
刘忠民,山仑,马国忠;提高宁南山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综合技术途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6年01期 |
5 |
雷俊;李强;孙润;张红兵;牛海洋;王艳斌;;基于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生长发育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31期 |
6 |
张广久;;滴灌模式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7年03期 |
7 |
刘宏胜;崔红艳;吴兵;高玉红;李映;牛俊义;武江燕;南炳江;;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春小麦土壤温度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8年04期 |
8 |
张平良;郭天文;张绪成;吕军峰;侯慧芝;;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12期 |
9 |
张平良;郭天文;吕军峰;张绪成;郭贤仕;;不同穴播种植与施肥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2期 |
10 |
连利叶;贺康宁;李润杰;温军;张金旭;;柴达木盆地春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J];节水灌溉;2017年07期 |
11 |
张平良;郭天文;侯慧芝;吕军峰;;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年01期 |
12 |
王同朝,卫丽,吴克宁,李凤民;旱农区水磷耦合效应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
13 |
刘忠民,山仑,马国忠;提高宁南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综合技术途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8年01期 |
14 |
王邦锡,黄久常,赵大千,王辉,张晓平;旱地施肥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0年04期 |
15 |
成雪峰;张凤云;柴守玺;邓忠;;不同灌溉模式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2期 |
16 |
王霞;施坰林;景明;黄彩霞;翟治芬;;农艺节水措施对春小麦产量及耗水特征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17 |
徐学选,陈国良,穆兴民;水肥对春小麦产量的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5年02期 |
18 |
刘庆;;水氮耦合对北疆滴灌春小麦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吉林水利;2018年06期 |
19 |
孙向伟;高飞翔;王文鑫;杨松;;临河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03期 |
20 |
孙万荣;;春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对比试验及效果[J];农机科技推广;201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