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爆炸空洞形状,增强下传激发能量
【摘要】:随着地震勘探向盆地周边复杂地区的不断深入,激发炸药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深井、大药量、长药柱激发方式暴露出面波干扰和次生干扰严重、激发下传能量较小等许多弊病,造成勘探地区资料信噪比低的局面。文章根据前人研究的激发空洞形状与前方某点的波动能量关系的理论,定量地研究了激发产生不同形状爆炸空洞对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介质点的能量贡献大小,提出了一种可实施的能增强下传激发能量的激发方式,并在川东方斗山构造南段进行了野外试验。实践证明,此方法技术科学可靠,可操作性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复杂地区地震勘探取得成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
|
|
1 |
汪建锋,丁华东,傅苏黎;弹性波在B_4C基复合材料中传播过程的初步探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
2 |
徐全军,王希之,季茂荣,龙源,沈蔚;柱状装药激发的应力波场求解初探[J];兵工学报;2002年03期 |
3 |
魏建萍;苏先樾;;圆柱状压电压磁复合材料中波的传播和能量输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吴斌;郑钢丰;何存富;;用Born近似法对杆中球型缺陷的重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
5 |
韩斌;张涛;;弹性波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波幅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6 |
王有凯;王辉;王光勇;;洞径对地下洞室的动力应力集中系数和振动加速度影响研究[J];爆破器材;2010年06期 |
7 |
张庆元,战人瑞;爆轰载荷作用下球形空腔的动力响应[J];爆炸与冲击;1994年02期 |
8 |
徐长节,吴世明,蔡袁强,陈云敏;两相介质中波在平面界面上的反射[J];爆炸与冲击;1998年01期 |
9 |
谢官模,李军向,罗斌,骆东平;环肋、舱壁和纵骨加强的无限长圆柱壳在水下的声辐射特性[J];船舶力学;2004年02期 |
10 |
刘郑国;田福庆;;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J];船舶力学;2010年10期 |
|
|
|
|
|
1 |
杨怀春,刘怀山,童思友,张绍刚;声波二次定位技术在KD-1高精度地震采集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04年04期 |
2 |
赵殿栋,谭绍泉,张庆淮,吕公河,徐锦玺;地震勘探中特殊震源的研制与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4期 |
3 |
胡立新,杨德宽,何兵寿,魏修成;延迟爆炸法的理论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1期 |
4 |
吕淑然,杨军;震源炸药在土介质中爆炸效应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02期 |
5 |
陈浩林,宁书年,熊金良,王长春,郭健;气枪阵列子波数值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04期 |
6 |
钱荣钧;炸药震源激发效果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06期 |
7 |
刘学伟,尹军杰,王德志,贾烈明;基于地震数据处理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实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4期 |
8 |
吕公河;邸志欣;朱伟强;胡来东;安锋;;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年06期 |
9 |
吴学兵;刘志田;宁靖;;海洋石油勘探水听器二次定位新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10 |
刘树田;地震勘探中炸药震源药型选择问题研究[J];石油物探;1999年04期 |
|
|
|
|
|
1 |
刘怀山;王玉岭;;组合爆炸法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0年06期 |
2 |
高洪强,李套山,钱绍瑚;提高前置滤波低截频改善地震资料分辨率[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S2期 |
3 |
王卫华;纵波勘探中的炸药激发方式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03期 |
4 |
钱绍瑚,李套山,高洪强,张求珉;地震仪器对高频信息可记录性的影响及其试验[J];石油物探;1996年01期 |
5 |
钱绍瑚,李向义,李套山,高洪强,刘晓喜;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接收系统的滤波效应[J];石油物探;1997年03期 |
6 |
李套山,高洪强,刘振夏,刘晓喜,钱绍瑚,曾照祥;虚反射信息的采集及其形成机制、频率响应的理论探讨[J];石油物探;1997年04期 |
7 |
钱绍瑚;高分辨率勘探与地震仪器[J];物探与化探;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