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的试验研究体系的试验研究
【摘要】: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是指为适应现代住宅的大空间、灵活隔断的要求,住宅部分采用外为梁柱框架内为无柱帽的板柱结构,当有公建部分的多功能要求时,底部可采用梁柱框架结构的体系。对本体系探讨了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列试验和工程试点。在此仅对系列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包括2个12层及1个9层模型振动台试验、4个有填充墙框架的抗震试验、10个设有抗冲切元件并受不平衡弯矩作用的大型板柱节点试验以及对试点工程的现场实测。试验表明,该体系建筑功能好,实为梁柱-板柱-剪力墙体系,可考虑填充墙的作用,抗震性能优良;板柱节点的设计可采用空间拉杆拱模型;板柱节点设置锚栓抗冲切元件时,锚栓均参与工作,可实现破坏面的外延,使板厚由受弯控制。
|
|
|
|
1 |
李亚明;张晖;熊向阳;黄怡;刘捷;潘其健;马泽峰;;板柱-抗震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探讨[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
|
|
|
|
|
1 |
梁万顺,干洪;框架—剪力墙结构动力特性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2 |
赵品北;叶献国;;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结构方案与抗震性能[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3 |
田杰,许克宾;混凝土板柱节点配置抗冲切锚栓的试验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4 |
周云,徐彤,贺明玄;基础隔震结构的能量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3期 |
5 |
吕西林,周定松;考虑场地类别与设计分组的延性需求谱和弹塑性位移反应谱[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
6 |
侯爽,欧进萍;结构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力分布及高阶振型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3期 |
7 |
吴强;程文瀼;;板柱结构中柱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4期 |
8 |
黄宗明,白绍良,赖明;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中的阻尼问题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2期 |
9 |
许巍,梁书亭,蒋永生;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0 |
崔峰,戴国亮,蒋永生,陈德文,梁书亭;带填充墙的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
|
|
|
|
1 |
李萍;梁书亭;;板柱节点设计的人机交互程序的开发与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11期 |
2 |
许巍,梁书亭,蒋永生,陈德文;梁柱-板柱组合结构(住宅)体系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
3 |
徐培福;王翠坤;肖从真;;中国高层建筑结构发展与展望[J];建筑结构;2009年09期 |
4 |
刘汉香;许强;徐鸿彪;邹威;;斜坡动力变形破坏特征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
5 |
王丰,阎石,周锦瑞;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试验[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6 |
马云昌,吕西林;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4期 |
7 |
崔峰,戴国亮,蒋永生,陈德文,梁书亭;带填充墙的新型梁柱-板柱组合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8 |
刘大鹏;明伟;;异形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试验[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9 |
何宇;陈静;;钢管混凝土板柱节点冲切试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
10 |
张之雁;不同强度板柱节点混凝土有效强度的计算方法[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