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荷载作用下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以往 ,国内外学者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滞回性能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本文以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截面高宽比和轴压比为主要参数 ,进行了 3 0个构件滞回性能的实验研究。利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滞回性能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利用数值方法 ,系统分析和考察了轴压比、长细比、含钢率、截面高宽比、钢材屈服强度和混凝土强度等参数对滞回曲线骨架线的影响规律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 -曲率和P -Δ滞回关系模型 ,以及位移延性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
|
|
|
1 |
李国强;胡宝琳;;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曲线模型和刚度方程的建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2期 |
2 |
李冀龙,欧进萍;X形和三角形SMA板式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6期 |
3 |
李国辉;张小良;;半刚性梁柱节点性能探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11期 |
4 |
杨有福,韩林海;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6期 |
5 |
徐玉野,王全凤,罗漪;摩擦耗能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6 |
唐代远;陆新征;马玉虎;叶列平;李易;;钢支撑滞回模型及防倒塌加固效果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4期 |
7 |
李卉;;非线性结构荷载—位移数值拟合[J];山西建筑;2011年28期 |
8 |
聂建国;黄远;;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9 |
于飞;张宏仁;;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SRHSHPC框架节点滞回模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10 |
陈学嘉;陈梦成;黄诚;;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研究[J];铁道建筑;2011年04期 |
11 |
赵慧娟;王喆;方根生;;随机地震荷载下非线性结构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2 |
李幻;韦昌富;颜荣涛;曹华峰;;非饱和土毛细滞回内变量模型的修正[J];岩土力学;2010年12期 |
13 |
陆本燕;刘伯权;刘鸣;邢国华;;等效阻尼比对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影响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
14 |
王萌;石永久;王元清;;高强度螺栓连接抗剪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3期 |
15 |
聂建国;黄远;;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3期 |
16 |
江冰,周绪红,刘永健;焊接矩形钢管T,Y,X型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17 |
白建方,白国良,史冠卿;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钢筋混凝土异型节点滞回模型[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2期 |
18 |
何保康,周天华;矩形钢管截面b/t、h/t的限值确定[J];钢结构;2001年02期 |
19 |
;《双焊缝冷弯方、矩形钢管》行标十月开始实施[J];天津冶金;2004年06期 |
20 |
王晖,张兆强,李建祥,陈国强;多层剪切结构体系非线性反应分析软件-HSMN[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