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NLR、PCT及MELD评分对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降钙素原(PCT)及MELD评分系统对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3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68名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状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并根据入院后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常规肝脏生化指标、凝血4项、血常规、PCT,以正常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记录体检者查体时的血常规、PCT,分别计算MELD、NLR。结果:肝衰竭组入院时的NLR、PCT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入院时NLR、PCT、MELD值高于生存组,感染组NLR、PCT、MELD值高于非感染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死亡率分别为65.0%和35.71%;通过绘制ROC曲线,肝衰竭组入院时NLR、PCT、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573、0.694;Logistic分析入院时的NLR与MELD评分是影响肝衰竭近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外周血NLR、PCT及MELD评分对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有预测价值;入院时NLR、MELD评分是影响肝衰竭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
|
|
1 |
何金秋;;肝衰竭治疗现状和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
2 |
王艳丽;;78例肝衰竭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
3 |
王芃;项晓刚;谢青;;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
4 |
杨微波;;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解读[A];玉溪市第十三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5 |
王宇明;;肝衰竭处理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感染性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6 |
;肝衰竭诊疗指南[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
7 |
黄建荣;;肝衰竭诊疗指南解读[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8 |
;肝衰竭诊疗指南[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
9 |
黄建荣;;肝衰竭诊疗指南解读[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
10 |
陈士俊;陆宪中;宋修光;朱宝焕;张风鸣;;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45例[A];第一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暨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