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庆祥;邹诗鹏;;人学何以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形态?[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2 |
邹诗鹏;;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代价值[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3 |
黄赞梅;;实践本体论与实践美学——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美学转型[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4 |
安维复;;社会建构论:网络社会的人学新探——兼论马克思本体论的社会建构性[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5 |
邹诗鹏;;人学及其存在论结构[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6 |
杨学功;;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维度——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7 |
黄正泉;;人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8 |
;全国人学研究主要论著索引[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9 |
吴晓明;;主题、基点与路径:阐说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
10 |
刘本炬;;论马克思哲学批判创新的主体精神境界[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