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旋转爆震波细致结构及自持机理
【摘要】:基于化学非平衡流解耦方法和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在0.1mm的网格尺度下对连续旋转爆震波内流场和爆震波平掠惰性气体界面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连续旋转爆震波的空间结构,由于在出口侧无几何约束,受一系列稀疏波的影响,旋转爆震波强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形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爆震波平掠惰性气体界面时的流场分布与连续旋转爆震波结构极为类似,对比研究了波前可燃气体层高度对爆震波结构和传播过程的影响,当爆震波高度较小时,其抵御惰性气体侧稀疏波衰减的能力弱,波阵面严重变形,爆震波解耦。若爆震波要稳定自持传播,其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临界高度来抵御稀疏波的影响。
|
|
|
|
1 |
赵寿根;;事故地点对交通波的影响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
2 |
李未,王如云,刘向阳;滑坡涌浪的产生与传播波形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
3 |
甄金朋;夏仕新;;平板装药飞板运动速度的理论计算方法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年02期 |
4 |
王昌建;徐胜利;贾光明;;H_2/O_2/Ar可燃气体激光诱导火花点火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年11期 |
5 |
吴松乾,王凤才;炮弹入炮膛推力对炮击精度的影响探析[J];力学与实践;2004年06期 |
6 |
董志勇,韩肇元;双驱动激波管稀疏波破膜技术研究[J];力学季刊;2000年04期 |
7 |
杜水友,裘国红,符传伟;激波管阶跃压力持续时间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8 |
李未,王如云,张长宽;滑坡涌浪的产生与传播波形分析与计算[J];水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
9 |
章冠人;铁的冲击卸载特性和层裂[J];爆炸与冲击;1987年01期 |
10 |
段卫东,熊祖钊,马建军,钟冬望;爆炸焊接中飞板运动速度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爆破;2003年02期 |
11 |
杨文彬,奚进一,孙明,李晓杰,董守华;爆炸复合板边界效应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1998年02期 |
12 |
王继海;爆轰波在物质介面上的折射[J];爆炸与冲击;1981年02期 |
13 |
刘红霞;具有相互作用的多个初等波的扰动[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6年03期 |
14 |
郭永香,于政军;基于波分复用技术城域光网络的实现[J];仪器仪表用户;2005年01期 |
15 |
曹存明;薛澄歧;;冰雹撞击试验参数的理论计算[J];电子机械工程;2006年06期 |
16 |
刘家(马总);凝聚炸药爆轰波剖面的实验测定[J];爆炸与冲击;1984年03期 |
17 |
张鹏翔,顾文彬,叶序双;浅层水中爆炸冲击波切断现象浅探[J];爆炸与冲击;2002年03期 |
18 |
姜耀东,赵毅鑫,宋彦琦,刘文岗,朱道建;放炮震动诱发煤矿巷道动力失稳机理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
19 |
孙锦山
,戴全业;非理想爆轰的推飞片效率[J];爆炸与冲击;1986年02期 |
20 |
朱红兵;卢文波;吴亮;;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机理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