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格点场数据的沙尘暴双预报模型
【摘要】:为提高沙尘暴预报的准确率,以描述大气环流形式的物理场格点数据作为建模样本,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物理格点场数据样本进行聚类,构建出由大规模阵列式数据格式表示的建模样本的低维特征,再用模糊神经网络综合建模样本的一般性规律,用非典型样本进行二次建模以反映建模样本的特殊性,并设计隶属度调整方案对一般性和特殊性进行协调,由此形成兼顾建模样本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双预报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特征提取方案的双预报模型体系使沙尘暴预报准确率达到80.4%.
|
|
|
|
1 |
李邦宪;王建新;;多层递阶方法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预报模型[J];浙江气象;1991年03期 |
2 |
邓育仁,丁晶,袁鹏,梁棣;紫坪铺水库工程非汛期径流预报的研究[J];四川水力发电;1995年04期 |
3 |
章社生,卫加宁;粉尘在湍流中随机扩散预报模型[J];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1995年04期 |
4 |
张青艳,郭春香;极大转移概率法在绵阳夏旱预测中的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5 |
王国重,齐学斌;商丘试区浅层地下水量与用水量预报模型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
6 |
张健;;崇左市霜冻概念模型[J];广西气象;2005年04期 |
7 |
朱陵凤;韩春好;李超;;灰色模型用于卫星钟差长期预报的性能研究[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7年03期 |
8 |
江晓华;党建涛;张明;汪正林;刘勋;;副热带高压影响场区天气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9 |
王春喜;刘玉申;;多因素降雨产流量预报模型的探讨[J];吉林水利;2008年11期 |
10 |
孙雷明;张涛;;RBP网络在大型发电机微碱循环水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
11 |
胡洁云;欧杰;李柏林;;预报微生物学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9年09期 |
12 |
张翠英;王英;黄玉芳;李瑞英;景安华;;气候变暖对菏泽牡丹花期的影响及花期预测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S2期 |
13 |
马金凤;杨广;;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玛纳斯河洪水预报[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4 |
白天竺;周新川;郭涛;;辽河福—铁区间洪水预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地下水;2010年06期 |
15 |
慕彩芸;车罡;道然·加帕依;朱晓华;;新疆东疆棉蚜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模型[J];干旱气象;2010年04期 |
16 |
颜亮东;;天然牧草返青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J];青海气象;1996年02期 |
17 |
钱家忠,朱学愚,吴剑锋;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降水量的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
18 |
尤莉,杨丽桃,李彰俊,司瑶冰,徐桂梅;呼和浩特市空气污染浓度预报模型[J];内蒙古气象;2003年04期 |
19 |
赵国令,肖科丽;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陕西气象;2004年06期 |
20 |
喻彦,蒙桂云,王恩超,李伟堂;灰色系统理论在冬季强低温霜冻灾变年份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气象;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