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的历史沿革研究
【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该方有着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寒热并用的组方特点,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被历代医家推崇沿用至今,现代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文章通过方药考证和文献收集,整理了自东汉至清末民初的古籍共计76部,从半夏泻心方的处方组成、方义衍变、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对半夏泻心汤历史沿革作一总结,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后期开发研究提供方法思路和理论依据。
|
|
|
|
1 |
沈志秀;温国志;穆亚妹;;试论传统经典名方传承应重视原方剂量的研究[A];第四次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暨方药用量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3年 |
2 |
张新颖;;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中医药糖尿病大会(第十九次)资料汇编[C];2018年 |
3 |
宋恩峰;孙文连;梅莎莎;;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
4 |
王新佩;李明;丁艳亭;;半夏泻心汤病机为胃寒心热论[A];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
5 |
岳妍;;半夏泻心汤之阴阳升降失调论[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6 |
苗德根;李占东;司银楚;;半夏泻心汤的研究概述[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7 |
高艳青;刘晓霓;朱雪琦;牛欣;;半夏泻心汤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述评[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8 |
贾宇静;刘华一;;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9 |
蔡英剑;;半夏泻心汤临床研究创新运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
10 |
李会文;李慧静;;半夏泻心汤初探[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11 |
姜敏;;浅谈半夏泻心汤的古方新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
12 |
李旻贞;宋立英;陈大权;;半夏泻心汤治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
13 |
宋恩峰;孙文连;梅莎莎;;半夏泻心汤的研究进展[A];中医学术流派菁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
14 |
邢永发;袁薪蕙;陆静;王保和;高秀梅;胡镜清;黄宇虹;;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的古方优化规程的研发进展[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标准引领中医药学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7年 |
15 |
郝芬兰;吴立明;曾显平;;半夏泻心汤新用三则[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16 |
朱雪琦;牛欣;;半夏泻心汤的中医理论研究进展[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