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行使肺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行使急性肺损伤肺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C组:正常对照组;A组:ALI组;G组给予Dex 5μg/kg;I1组:ALI+PDTC(200 mg/kg);I2组:ALI+STA-21(100 mg/kg)。造模后12 h处死,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运用ELISA检测TNF-α、IL-6、IL-1β、IL-4的浓度;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F-κB、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A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被严重破坏,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红细胞漏出;G组、I1组和I2组肺组织结构基本完整,无明显病变。A组TNF-α、IL-6、IL-1β、IL-4的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G组、I1组和I2组4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NF-κB、p-STAT-3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分别与G组、I1组和I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可能通过抑制ALI引起的NF-κB、STAT-3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最终发挥肺保护作用。
|
|
|
|
1 |
石应康;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11期 |
2 |
杜斌;;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流行病学[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
3 |
溥恩士,丁晶;高海拔地区重度外伤并发急性肺损伤12例诊治分析[J];云南医药;2003年04期 |
4 |
石岩;;5例溺水致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3期 |
5 |
肖爱国;刘波;;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挫伤合并急性肺损伤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08期 |
6 |
张波;张勇;傅祖红;司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6例溺水后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8年06期 |
7 |
董绍群;樊凌华;;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溺水引起的急性肺损伤[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年02期 |
8 |
靖胜杰;刘志勇;;硫化氢在急性肺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2年03期 |
9 |
梁继河,郑斯宏,胡建才,朱云喜;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
10 |
董宗祈;急性肺损伤[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年06期 |
11 |
张锡刚,丁日高;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9年03期 |
12 |
熊仁平;急性肺损伤的治疗进展及研究方向[J];创伤外科杂志;1999年01期 |
13 |
王秋实;邢准;孟凌新;杨巧妮;;儿童手术患者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06期 |
14 |
周向东,杨肇亨,洪新;急性肺损伤时中性粒细胞自身特性的改变及其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年04期 |
15 |
杨卫忠;李强;李新华;;胸外科手术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33期 |
16 |
张波;张勇;傅祖红;司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溺水后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21期 |
17 |
庄林英,李继法;吸入浓盐酸、浓硝酸混合气体致急性肺损伤一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01期 |
18 |
刘永哲,潘宁玲,张生锁;术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现状[J];华北国防医药;2005年01期 |
19 |
徐昉,陈雪梅,黄桃,周发春;无创性正压通气治疗肺挫伤所致急性肺损伤[J];重庆医学;2005年03期 |
20 |
上官俊;聂增新;王素珍;;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后急性肺损伤3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8年3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