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复春,冼建中,曹阳,吴婉芬;干扰素-γ抗肝纤维化组织学疗效及其对HBV复制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3年03期 |
2 |
何浩,张玉亮,严义忠,刘志兰;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中医防治[J];新中医;2003年04期 |
3 |
闫志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与意义[J];继续医学教育;1999年03期 |
4 |
董守池,李鸿,郭旭芹;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测定的临床评价[J];中原医刊;2003年14期 |
5 |
殷军!408000,殷琳,周兴祥!408000,吕斌!408000,盛明洪!408000,吴鹏!408000,陈景兰!408000,何志蓉!408000;肝静脉多普勒超声及血清标志物测定诊断肝纤维化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
6 |
王晖,周霞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与病理的关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7 |
司端勤;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02年13期 |
8 |
尹燕明,胡建功,陈宪锐,李和楼,万宝美,王海霞;IFN-γ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临床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9 |
吕礼应,曹登云,吴琳,吴正祥,蔡天沛,江顺林;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慢性肝病损伤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年03期 |
10 |
王霞;;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年11期 |
11 |
邵丽佳;童爱飞;徐瑞龙;;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J];江西医学检验;2007年05期 |
12 |
薛霁;郑万平;徐丹;;健脾软肝煎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证)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年12期 |
13 |
杨清,邓斌,龚作炯;α-干扰素和苦参素可以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的程度[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05期 |
14 |
李杰;陈茂伟;周怡;邹俊;;早期肝纤维化外周血清标志物筛选的初步研究[J];内科;2011年01期 |
15 |
陈光文;宋彬;;非侵入性方法评价肝纤维化[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
16 |
戴玉婷;刘忠伦;;临床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结果分析[J];淮海医药;2009年05期 |
17 |
熊丽娟;胡国信;;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评价[J];新医学;2011年06期 |
18 |
陆宁;徐园;程伟妮;;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年04期 |
19 |
倪燕君;王吉耀;李海;陆伦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的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2010年05期 |
20 |
高丽菊,施丽,李兰芬;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在肝病中的变化[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