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摘要】:选取上扬子区3个下寒武统地层剖面,对岩石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含量和主、微量元素测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早寒武世不同沉积阶段生物初级生产力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第Ⅰ-Ⅱ阶段,浅水陆棚以缺氧铁化海水为主,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深水陆棚为缺氧硫化环境,生物初级生产力较低;斜坡—盆地区为缺氧铁化环境且上升洋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生物初级生产力最高。第Ⅲ阶段,陆棚区与开阔海沟通良好,为氧化环境,有机质难以有效保存;斜坡—盆地区演化为氧化—贫氧环境,由于初级生产力依然很高,大量有机质在氧化分解之前快速堆积埋藏而形成有效烃源岩。总体而言,陆棚区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受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控制,有机质在还原环境中更易保存;斜坡—盆地区富有机质页岩中有机质含量主要受生物初级生产力和沉积环境控制,相同沉积条件下,有机质丰度相较于陆棚区更高。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层系,有机质含量可影响页岩中的含气量,因此发育的陆棚及斜坡—盆地相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层位。
|
|
|
|
1 |
崔峤;;甘肃下寒武统沉积矿产区域成矿分析[J];中国区域地质;1983年05期 |
2 |
赵元龙,袁金良,郭庆军,朱立军,彭进,王平丽,杨荣军;全球中、下寒武统界线研究现状及展望[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12期 |
3 |
许善任;王崇武;王二瑜;吴庚桢;黄昭碧;阙培元;蔡科儒;谭喜生;;云南下寒武统磷矿地质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质论评;1984年05期 |
4 |
孙一虹;;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结核的研究[J];湖南地质;1987年02期 |
5 |
赵元龙,黄友庄,毛家仁,沈志达,谢宏;华南地区中、下寒武统界线划分的几点建议[J];贵州地质;1992年03期 |
6 |
陈益平;潘家永;夏菲;郭国林;陈少华;曹双林;严兆斌;;华南下寒武统镍钼矿层中铜铅锌矿物的发现及意义[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7 |
余汶
,徐均涛
,伊鹍英;陕西洛南下寒武统辛集组软体动物的发现[J];地层学杂志;1984年03期 |
8 |
刘德正;辽宁下寒武统对比与划分[J];地层学杂志;1986年03期 |
9 |
赵元龙,袁金良,朱立军,陈笑媛,周丕康,周震;中国中、下寒武统界线的划分[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10 |
杨荣军;聂开省;赵元龙;;贵州剑河巴水崖、镇远朱砂凯里组研究——八郎潜在的国际中、下寒武统层型剖面的辅助剖面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11 |
李文广;权彪;赵丹;;徐州大北望地区下寒武统馒头组微相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
12 |
谢代强;;江西省中部上震旦统和下寒武统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中国区域地质;1989年02期 |
13 |
王约;王训练;高金汉;黄禹铭;苏文博;徐一帆;;川北青川地区下寒武统沥青质砾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08年01期 |
14 |
邹裕琪;;下扬子地区上震旦~下寒武统成油气组合的发现及意义[J];天然气工业;1987年03期 |
15 |
徐载俊;陈战杰;;登封下寒武统次生岩石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河南地质;1992年03期 |
16 |
姜月华,岳文浙,业治铮;中国南方下寒武统石煤的特征、沉积环境和成因[J];中国煤田地质;1994年04期 |
17 |
彭进;贵州黔东地区中-下寒武统凯里组发育特征[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8 |
杨瑞东,王世杰,杨瑞东,朱立军,赵元龙,袁金良;贵州台江中、下寒武统界线附近碳同位素负异常的生物和地层意义[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06期 |
19 |
郑宁;宋天锐;李廷栋;刘训;耿树方;丁孝忠;谭正修;游国庆;凌跃升;;华南造山带下寒武统和中奥陶统发现放射虫[J];中国地质;2012年01期 |
20 |
石新增;;吉林南部下寒武统的划分及其底界[J];中国区域地质;198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