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测挠度、转角和曲率的细长梁分段抗弯刚度识别研究
【摘要】:静载试验是获得结构真实特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具有直观、可靠的特点。本文基于静载试验实测的挠度、转角和曲率,建立目标函数,通过优化的方法,实现结构分段截面抗弯刚度参数的识别。研究了优化目标函数的建立、优化算法的选取与实现;通过数值算例和一片简支梁静载试验实例分析,对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所得结果可用于结构损伤识别和安全性能评估。
|
|
|
|
1 |
罗漳平,向锦武;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一种参数型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
2 |
岳建平;方露;黎昵;;变形监测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测绘通报;2007年07期 |
3 |
罗娜,胡大琳,任少强;动测法评定钢筋砼拱桥承载力初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4 |
潘松林,张红阳;公路桥梁检测概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年05期 |
5 |
杨红录;箱梁横隔梁计算方法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2期 |
6 |
谢宝来;曹景;;箱梁横梁的计算剖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12期 |
7 |
樊燕燕;李子奇;;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悬索桥损伤识别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年06期 |
8 |
程浩,任伟新,王华彬;结构损伤检测的应变能方法及简支梁的模拟计算[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9 |
姜绍飞,刘奎浩,廖云,贾连光;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悬索桥损伤定位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0 |
栾英泉,梁力;桥梁无损健康监测系统研究简介[J];东北公路;2000年01期 |
|
|
|
|
|
1 |
李宏男,阎石,林皋;智能结构控制发展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
2 |
高赞明,孙宗光,倪一清;基于振动方法的汲水门大桥损伤检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S1期 |
3 |
任伟新;环境振动系统识别方法的比较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4 |
易伟建,刘霞;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工程力学;2001年02期 |
5 |
铁志杰;21世纪桥梁管理的无损检测[J];国外桥梁;1999年04期 |
6 |
刘效尧;梁桥损伤识别的神经网络设计[J];华东公路;2000年01期 |
7 |
胡自力,熊克,杨红;基于智能材料结构的几种损伤评价方法[J];航空学报;2002年01期 |
8 |
邓苗毅,乐金朝,郭金星;梁桥结构损伤系统识别[J];河南科学;2003年04期 |
9 |
吴小平,宋一凡,贺拴海;公路钢筋混凝土梁桥的长期挠度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
10 |
梁艳春;计算智能与力学反问题中的若干问题[J];力学进展;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