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酸盐催化剂丁烯-2氧化脱氢反应动力学
【摘要】:在铁酸盐催化剂上,于氧过量时,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丁烯-2氧化脱氢反应的动力学。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而得各速度方程的参数,并从Redox机理、双位机理和真实吸附层出发对所得模型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该催化剂表面当有两种活性位,一种是丁烯氧化脱氢生成丁二烯的活性位;另一种是燃烧反应的活性位。还指出,这一催化体系存在着补偿效应。
|
|
|
|
1 |
宋焕玲;陈革新;罗淑文;姚彩兰;李树本;;丁二烯在Ba,Cs,Cl促进的Ag/α-Al_2O_3催化剂上的环氧化反应及稳定性研究[J];分子催化;2006年04期 |
2 |
吕连海;蔡天锡;;乙苯氧化脱氢制苯乙烯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1988年01期 |
3 |
薛锦珍,周望岳;用离子阱检测器考察尖晶石型催化剂的吸附性能[J];分子催化;1991年01期 |
4 |
徐佩若,顾雄毅,戴迎春;丁烯氧化脱氢非铬、铁系催化剂的失活机理[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
5 |
刘建军;黄星亮;;Ag助剂对C_4烃选择加氢Ni基催化剂的影响[J];石油化工;2011年08期 |
6 |
汪汉卿;陈英武;;电子自旋共振法在催化剂研究中的若干应用[J];当代化工;1973年06期 |
7 |
高崇;罗忠禹;王树清;魏奇业;;提高国产中变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的途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8 |
朱想明;向建敏;;甲醇裂解催化剂失活与再生[J];大众科技;2008年06期 |
9 |
吴鑫干;陆子良;;高低温柱跨接色谱法分析相平衡体系中水、乙腈、气体烃组分[J];分析化学;1979年04期 |
10 |
黄赛棠;X光电子能谱(XPS)的某些应用[J];化学世界;1982年06期 |
11 |
张仲甫;张瑞华;汪德先;黄炳辉;;多丁二烯亚胺、磷酸三丁酯、煤油组成的液膜体系对铬的分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
12 |
赵树斌;;滴流床反应器中α-甲基苯乙烯催化加氢反应规律探讨[J];石油化工;1985年01期 |
13 |
刘新华;林振锟;任韶玲;庞礼;;脉冲热重差热法研究三种工业镍催化剂上一氧化碳甲烷化反应[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14 |
陈实;朱起明;刘殿求;杨光华;;低压合成甲醇Cu/ZnO/Al_2O_3催化剂的表面表征与二氧化碳作用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7年04期 |
15 |
廖玉珍;赵立群;柳希春;;丁二烯在稀土催化体系中的本体聚合[J];应用化学;1988年02期 |
16 |
郭少华,周克俭,高英,应圣康;α-甲基苯乙烯与丁二烯在环己烷中阴离子共聚合研究——共聚合反应动力学及机理[J];高分子学报;1989年02期 |
17 |
韩维屏;王潍平;欧阳峰;;Cs~+与P_2O_5对V_2O_5-TiO_2催化剂的协同作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0年03期 |
18 |
李瑞丰;马静红;徐文旸;杨晋安;;硅沸石晶体形貌对负载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19 |
邓向阳,刘旦初;用于催化剂研究的多功能动态分析装置[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20 |
徐佩若,N.D.班卡拉,吴指南,伍肇炯;碳四烃在改性HZSM-5分子筛上芳构化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