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颈椎生理曲度的探讨(附正常颈椎114例、颈椎退行性变176例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测量颈椎曲度的一种新方法(方法Ⅱ),同时应用Borden氏法(方法Ⅰ),对114例正常颈椎和176例退变颈椎进行测量,统计出国人颈椎生理曲度和正常范围,对于退变颈椎曲度改变的测量,新方法阳性率(40.9%)明显高于Borden氏法(13.1%),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作者对退变颈椎生理曲度变浅变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
|
|
|
1 |
刘国强;夏磊;王文刚;;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机理及治疗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03期 |
2 |
熊勇;彭锐;邹季;;无创兔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MRI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12期 |
3 |
焦俊,陈绪光;退变颈椎生理曲度的探讨(附正常颈椎114例、颈椎退行性变176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1989年03期 |
4 |
张光,韩邕;颈椎间盘退变对生理曲度影响的MRI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6年03期 |
5 |
黄宏
,段伯良;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椎病[J];右江医学;2002年04期 |
6 |
阮小欣;颈椎生理曲度变化治疗之我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3期 |
7 |
许营民;崔青;李海清;王军;楮定坤;赵保辉;;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年02期 |
8 |
李子涛;张新成;李恩锋;刘亚明;沈立文;沈学律;;前路手术治疗严重的下颈椎骨折脱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9 |
陶泉;陆廷仁;张宏;徐睿;;牵引下正骨手法矫正颈椎曲度反张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04期 |
10 |
庄沙斌;卢国梁;;Orion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分析[J];现代医院;2006年06期 |
11 |
沈寿生,胡桂芝,匡建忠;颈椎生理曲度测量改进法及参考常值[J];航空军医;1997年03期 |
12 |
饶明道;1402例脊椎退变的X线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9年S1期 |
13 |
耿引循,庄平,于娟,孙海花,赵音渤;纠正颈椎异常曲度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康复;2000年12期 |
14 |
王拥军,施杞,沈培芝,徐宇,刘梅,陈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动态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3期 |
15 |
马闻博,刘春志,陈林林,张亦,孙宝玲;颈椎前路手术后相邻椎间隙退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
16 |
许营民;崔青;韩建荣;李海清;杨中华;;相邻节段退变对颈椎前路手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19期 |
17 |
隋广馨;马玉祺;李智;;卧位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年05期 |
18 |
巫洪波;姚仕奋;谢惠缄;陈民;江铃波;王大城;;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09期 |
19 |
巫洪波;姚仕奋;谢惠缄;陈民;江铃波;王大城;;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J];河北医药;2009年14期 |
20 |
乔峰;张智勇;孟庆丰;;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前后路手术选择[J];脊柱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