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怀特·李;罗伯特·贝克;焦佩锋;;“历史主义”的五种含义及其评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
2 |
崔海灵;;实践与文化:科学哲学的现代经验[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
3 |
元永浩;;实践概念与历史概念的解释循环——论马克思人本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
4 |
邱仁宗;;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6年 |
5 |
尹树广;;本雅明的历史政治哲学(草稿)[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6 |
洪晓楠;;科学现代性的文化哲学话语——《科学文化哲学研究》简介[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
7 |
陈锐;;浙东学派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思想史中的意义[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8 |
彭蜀晋;;科学哲学及其对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9 |
李章印;;科学的本质与限度——海德格尔的历史性分析[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10 |
吴昕炜;;葛兰西对“感性的人的活动”的阐释[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