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志霄,盛和林;栖息地片段化与隔离对兽类种群的影响[J];生物学通报;1998年07期 |
2 |
鲁庆彬,王小明,丁由中;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4年06期 |
3 |
葛宝明,鲍毅新,郑祥;动物栖息地片断化效应以及集合种群研究现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4 |
张大勇;集合种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物学通报;2002年02期 |
5 |
张大勇,雷光春,ILKKA HANKI;集合种群动态:理论与应用[J];生物多样性;1999年02期 |
6 |
林振山;生境变化对集合种群系统生态效应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年03期 |
7 |
林振山,Larry Li;集合种群强物种种群的演化特性[J];生态学报;2003年09期 |
8 |
谢正磊;;环境容量变化对物种多度影响的研究——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9 |
王建平,王俊田,康继忠;金雕的数量、栖息地及食物的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10 |
施大钊;;内蒙古半荒漠地区啮齿动物调查初报[J];干旱区研究;1991年02期 |
11 |
李仲来,张万荣,祁明义,樊雄英,杜志学;长爪沙鼠贮食习性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8年06期 |
12 |
周世锷;;人工鸟巢[J];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08期 |
13 |
贾谦;美国对濒危动植物物种的保护[J];中国药业;2002年06期 |
14 |
黄祥云,胡德夫,刘伟石,Jeff Muntifering;宜黄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野生种群调查及栖息地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5 |
黄德揆;生于忧患——从虎啸说起[J];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08期 |
16 |
刘建泉,杨建红;人类活动对甘肃境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5期 |
17 |
陈杰,龚子同;南极半岛海洋气候区的土壤 Ⅷ.鸟成土[J];土壤;2004年06期 |
18 |
李晓春;吴孝兵;马陵合;;我国古代扬子鳄减少原因考证[J];动物学杂志;2006年01期 |
19 |
袁晓;章克家;;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20 |
宋玉赞;黄族豪;陈春泉;肖宜安;龙进;;黄腹角雉在江西的分布与保护[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