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红外相机数据研究动物活动节律——以广东车八岭保护区鸡形目鸟类为例
【摘要】:动物活动节律和时间生态位分化是动物行为在时间维度的分布,是对时间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动物活动节律受到环境因素和种间作用的影响,因此,了解动物活动节律以及时间生态位有助于揭示群落中同域分布物种时间资源利用的差异及共存机制。近10多年来,红外相机技术在国内外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有时间记录的动物行为数据,极大地促进了动物活动节律和时间生态位分化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动物活动节律研究以及应用红外相机数据研究动物活动节律的方法进行梳理,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分析了鸡形目鸟类的活动节律,以阐述单物种和多物种的活动节律以及种间作用对动物日活动节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八岭保护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和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等3个鸡形目物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物种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中等程度的重叠。最后,针对动物活动节律分析方法应用的建议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希望为国内动物活动节律研究提供参考。
|
|
|
|
1 |
陈立军;束祖飞;肖治术;;应用红外相机数据研究动物活动节律——以广东车八岭保护区鸡形目鸟类为例[J];生物多样性;2019年03期 |
2 |
李佳;刘芳;李迪强;徐海青;蒋军;;基于红外相机监测分析的红腹角雉日活动节律[J];林业科学;2017年07期 |
3 |
李沂韦;黎大勇;任宝平;闫香慧;冯昊;李艳红;胡杰;;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超大滇金丝猴群的日活动节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
4 |
李俊生,马建章,宋延龄;松鼠秋冬季节日活动节律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3年01期 |
5 |
马建章,徐利,张洪海,包新康;大兴安岭地区紫貂的活动节律[J];兽类学报;1999年02期 |
6 |
杨士剑,诸葛阳;臭鼩的食性与昼夜活动节律[J];动物学杂志;1989年04期 |
7 |
宋开源;;实验小动物自发性活动节律自动记录及分析系统[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9年03期 |
8 |
苏兆虞;;光照对树鼩(Tupaia Belamgeri)运动性昼夜活动节律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9年03期 |
9 |
苏兆虞;;树鼩(Tupaia Belangeri)颠倒的昼夜活动鼩律在致盲后的变化[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9年03期 |
10 |
苏兆虞;;损毁松果体对树鼩(Tupeia Belangeri)近似昼夜运动性活动节律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9年03期 |
11 |
龚大洁;李万江;孙呈祥;郑智;赵海斌;;六盘山蝮活动节律与食性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
12 |
谢志刚;楮可龙;蒋文忠;徐循;谢一民;裴恩乐;袁晓;徐宏发;;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
13 |
陈炜;申琦;马清义;潘广林;雷初朝;;基于设施条件下秦岭羚牛昼间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7年02期 |
14 |
郭延蜀;四川梅花鹿的昼夜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J];兽类学报;2003年02期 |
15 |
赵风;赵文阁;杨春文;;笼养条件下松鼠夏季昼夜活动节律的初步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6 |
韩宗先;胡锦矗;杨建东;;小熊猫夏秋季的昼夜活动节律[J];四川动物;2006年03期 |
17 |
胡忠军,郭聪,王勇,张美文,陈志全;东方田鼠昼夜活动节律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2年01期 |
18 |
曾缙祥,王祖望,韩永才;五种小哺乳动物活动节律的初步研究[J];兽类学报;198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