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河岸带不同土地利用下草本植物叶片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摘要】:以太湖流域典型河岸带草本植物叶片及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邻近3种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农田、村镇)植物叶片及土壤的C、N、P元素,探讨不同土地利用下河岸带植物叶片与土壤C、N、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农田河岸带土壤全磷(TP)含量显著低于林地与村镇,林地表层土壤(0~10 cm)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含量最高;农田植物叶片全碳(TC)、TN、TP含量显著高于林地和村镇,与土壤含量变化不一致;农田植物叶片全氮含量高,其C∶N显著低于村镇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土壤N∶P和C∶P明显高于林地和村镇,而土壤C∶N相对稳定,林地表层土壤C∶N明显高于村镇与农田。以上表明,人为干扰强度影响地表凋落物积累及表层土壤对营养元素滞留能力;植物叶片与土壤元素含量高低不一致,这与农肥中元素形态及植物、土壤对元素滞留能力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河岸带植物养分限制状况一致;林地表层土壤C∶N结果说明其土壤碳分解速率及氮素矿化能力偏低。
|
|
|
|
1 |
张福庆;陈文波;;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效应[J];生态学杂志;2007年07期 |
2 |
张永民;钟林生;;松嫩平原典型盐碱化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9期 |
3 |
蒋文伟,管宇,刘彤,周国模,沈振明;利用Markov过程预测安吉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4 |
刘小京,李伟强,杨艳敏,段德玉;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土壤与盐生植物养分特征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年02期 |
5 |
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刘永琴;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水区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流失效应[J];生态学报;2004年07期 |
6 |
梁强;周德;韩璐;贾树海;;辽宁省彰武县北部不同利用模式风沙土的养分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
7 |
吴文奇;王福义;伊敏;马小芳;;奈曼旗大沟头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土壤侵蚀耦合关系研究[J];内蒙古水利;2009年01期 |
8 |
徐海燕;赵文武;刘国彬;朱恆峰;朱婧;解纯营;;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径流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6期 |
9 |
廖超林;石宇;王翠红;黄运湘;周卫军;尹力初;张杨珠;;湘中紫色丘陵区侵蚀性土体养分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3期 |
10 |
孙丽蓉;王旭刚;李友军;陈明灿;董晓兵;;烟草种植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
11 |
曹永康;;6~9年生杉木幼林凋落物及其养分特征[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
12 |
高雪松,邓良基,张世熔;不同利用方式与坡位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2期 |
13 |
于法展;李保杰;刘尧让;赵文;;徐州市城区绿地土壤的理化特性[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5期 |
14 |
弋良朋;马健;李彦;;荒漠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盐分和养分特征[J];生态学报;2007年09期 |
15 |
汤发树;陈曦;罗格平;蔺卿;刘海隆;;干旱区绿洲两种典型的LUCC过程与驱动力对比分析——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S2期 |
16 |
丁青坡;王秋兵;魏忠义;韩春兰;王洪禄;王晓峰;;抚顺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的养分及有机碳特性研究[J];土壤通报;2007年02期 |
17 |
朱韦;魏虹;彭月;熊春妮;田晓锋;;三峡库周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变化特征——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3期 |
18 |
杨卫;付玉嫔;祁荣频;徐亮;尹艾萍;吴涛;;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林地土壤养分及细根、叶片养分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19 |
杨怀;唐山荣;周卫卫;余雪标;王旭;李宝琦;;水处理方式和饲料种类对发酵沼液养分特征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4期 |
20 |
高军;武红旗;朱建雯;盛建东;张莉燕;;塔里木河中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u)“肥岛”的养分特征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