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上的应用
【摘要】: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就被引入到生态学领域。最初是利用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差异 ,开展了许多有关营养流动方面的研究 ;到 90年代 ,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被用来分析动物的食性、营养级位置关系以及食物链结构 ;本世纪初 ,由于技术的进步 ,稳定性同位素 (特别是氢同位素 )被用来开展动物迁徙习性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 ,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而且对自然界存在的稳定性同位素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本文主要介绍了稳定性同位素效应及其分馏原理、稳定性同位素在示踪动物食性信息、确定营养级位置关系、分析食物网结构以及研究动物迁徙生态学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
|
|
|
1 |
赵发清,马海燕,朱必凤;生态系统中的菌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年04期 |
2 |
毛礼钟;;关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营养级的几个问题[J];生物学通报;1986年05期 |
3 |
叶山藻;谈能量流动中的一些问题[J];生物学教学;1996年04期 |
4 |
郑春和;高中生物“能量流动”的课堂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1997年02期 |
5 |
杨纪明;;类生物量锥体[J];海洋科学;2007年10期 |
6 |
吴久利;如何计算食物链中的生物量[J];生物学教学;2004年07期 |
7 |
张晓爱;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的网络透视法[J];生态学杂志;1995年05期 |
8 |
刘子波;;浅谈生态金字塔[J];生物学通报;1988年06期 |
9 |
薛莹,金显仕;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评述[J];海洋水产研究;2003年02期 |
10 |
杨月琴;易现峰;李宁;;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青海湖优势水鸟的营养级结构[J];动物学研究;2009年04期 |
11 |
陈进树;;浅析林德曼效率的适用前提和对象[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
12 |
赵亮,易现峰,周华坤,张晓爱;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确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动物营养级模型[J];动物学研究;2004年06期 |
13 |
张晓爱;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的网络透视法(续)[J];生态学杂志;1995年06期 |
14 |
鲁开宏;生态系统学中的生产力及其有关概念[J];生物学通报;1994年04期 |
15 |
万峰;食物链动力学分析[J];江西科学;2002年03期 |
16 |
党承林,黄瑞复;生态系统的冗余与营养结构模型[J];生态学杂志;1997年04期 |
17 |
俞志明,Waser N A D,Harrison P J;不同氮源对海洋微藻氮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4年06期 |
18 |
袁弘任,魏开湄;水资源保护知识问答(四)[J];水资源保护;2001年03期 |
19 |
王建柱,林光辉,黄建辉,韩兴国;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相互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04年21期 |
20 |
李思亮,刘丛强,肖化云;地表环境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作用及同位素分馏研究综述[J];地质地球化学;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