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oronoi图的林分空间模型及分布格局研究
【摘要】:以南洞庭湖龙虎山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建立林分Voronoi图模型,通过该模型表示林分空间结构特征,提取林木空间量化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量化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化率,将林木空间格局分析转化为计算Voronoi图变异系数,并将计算结果与角尺度作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林分Voronoi图模型能准确表达林木邻接关系、相邻木距离及角度、空间密度等重要空间信息;大尺度取样时(76m以上),变异系数趋于稳定,林分整体空间格局呈接近随机分布的轻度聚集;Voronoi图变异系数和角尺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本研究格局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乔木层主要树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表现出强烈的时间和空间动态特性,且小径木多为聚集分布,大径木呈轻度聚集或随机分布。基于Voronoi图的林分空间模型及格局分析方法,从空间上表征林木的生长繁育特性、种内种间关系、资源及环境分布特征,为计算几何方法应用于林分空间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
1 |
惠刚盈,K.v.Gadow,胡艳波,陈伯望;林木分布格局类型的角尺度均值分析方法[J];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
2 |
惠刚盈;角尺度——一个描述林木个体分布格局的结构参数[J];林业科学;1999年01期 |
3 |
柴勇,李玉媛,方波,和丽萍,何蓉;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山地雨林主要乔木种群分布格局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5年03期 |
4 |
胡晓丽;马峰;陈凯;;白杨透翅蛾幼虫在苗圃地的分布和成虫发生期的初步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5 |
陈学林;廉永善;;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J];沙棘;2007年04期 |
6 |
王婧;王少波;康宏樟;辛在军;钱振华;刘春江;;东亚地区栓皮栎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气候特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年03期 |
7 |
王君;刘海燕;邹天才;;贵州特有植物小黄花茶的种群生态学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
8 |
柳静;杨海波;;伏牛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的空间格局[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
9 |
肖功武
,汤维波
,吴聚胜
,张飞龙;次生林火烧后细小可燃物数量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J];林业科技;1984年02期 |
10 |
惠刚盈,K.v.Gadow,胡艳波;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的标准角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
11 |
高邦权,张光富;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朴树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J];广西植物;2005年05期 |
12 |
哀建国,丁炳扬,丁明坚;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5年03期 |
13 |
尹爱国;苏志尧;李彩红;;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山顶矮林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6年01期 |
14 |
兰国玉;雷瑞德;安锋;赵永华;陈伟;;秦岭华山松种群格局规模与林窗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6年06期 |
15 |
陈子林;陈煜;周钰鸿;;浙江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J];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04期 |
16 |
李少青;;22年生马尾松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7年04期 |
17 |
丁惠萍;钱克红;杨运经;;陕西栓皮栎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8 |
诸葛刚;哀建国;赵斌;王宗琪;刘传达;;石垟林场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7年06期 |
19 |
汪殿蓓;暨淑仪;陈飞鹏;;基株和无性系水平上的仙湖苏铁种群分布格局[J];福建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
20 |
高俊香;梅盛龙;鲁小珍;李美琴;;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麂角杜鹃种群结构与分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