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熊伟  杨婕  吴文斌  黄丹丹  曹阳  
【摘要】:有效的适应措施需要了解两类基础信息,一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气候变异风险,二是作物产量对潜在气候变异风险的反应及其机制。评价作物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揭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及作物产量对其的反应,从而为适应行动的全面开展提供基础信息。通过分析1981—2007年水稻生育期3个气候因子(平均温度、日较差、辐射)的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评估我国水稻生产对这3个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及其区域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81—2007年间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生育期内3个气候因子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存在着气候变异风险,其中以最高温的变化最普遍和明显,导致水稻生产中高温热害风险增加。部分区域水稻产量变化与单一气象因子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这些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地解释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其中产量变化对辐射变化最敏感。当水稻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上升1℃、日较差升高1℃、辐射下降10%时,我国部分地区水稻产量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辐射降低导致我国水稻生产的脆弱面积最大,其次为日较差。受3种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的综合影响,约有30%的水稻产区对1981—2007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敏感,少部分地区表现为脆弱,但水稻主产区受到的影响不大,且在东北地区还集中表现出产量增加的趋势,为我国水稻发展提供了契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阳利永;;贫困山区不同农户旱灾脆弱性差异——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2 周松秀;田亚平;刘兰芳;;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分析——以衡阳盆地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3 周曙东;周文魁;朱红根;王传星;王艳;;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扈玉婷;泮玉竹;;卡那霉素浸种对盐芥幼苗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2期
5 王效科,欧阳志云,肖寒,苗鸿,傅伯杰;中国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区划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6 罗佑珍,李学燕,邱云红,左继富;狭带食蚜蝇对烟蚜的捕食作用及对药剂的敏感性[J];西南农业学报;2001年02期
7 张洪;刘慧平;韩巨才;卢崇良;;番茄早疫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丁丽佳;谢松元;;气候变暖对潮州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和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S1期
9 章荣田;;水稻光温生态的一种表征法[J];中国农业气象;1981年01期
10 张强,肖风劲,牛海山,董文杰;我国北方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5年07期
11 杨彬云;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吴超;;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12 何斌;武建军;吕爱锋;;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13 李全胜,骆月珍;气候变化对杭嘉湖地区水稻生育期温度适宜性及生产潜力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0年01期
14 刘慧平,韩巨才,范万玲,王绍志;枣步曲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及百树菊酯与辛硫磷复配增效作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5 安永民;杨君玉;;辽阳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2期
16 胡家琪;;论自然灾害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效应——以甘肃省TP村的旱灾为例[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17 程静;;农业干旱脆弱性与我国农村贫困的灰色关联分析[J];生态经济;2010年09期
18 徐天献;王玉宽;傅斌;;汶川地震重灾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1期
19 潘泽江;康小兰;刘滨;;湘粤桂边贫困山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以湖南双牌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0 岳丽蕊;贾少波;赵岩;张玉平;;重金属铜对3种跳虫的影响[J];生物学通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白鸣祺;高永刚;;黑龙江省气温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李国平;封洪强;王振宇;邱峰;;河南地区棉铃虫种群对Bt毒素敏感性水平[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少文;程玉琴;;赤峰地区生长季气候条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高志东;张平;;1954-2001年临汾气候变化趋势[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兰博文;;哈尔滨市农业气候趋势分析以及防灾减灾与资源开发建设[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牛宝亮;唐红艳;;气候变化对兴安盟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产建议[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铖;李俊祥;朱飞鸽;曹璐;陈朱;;基于遥感和GIS的环杭州湾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潘根兴;李恋卿;张平究;郑聚锋;向昌国;;长期单施化肥会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吗?——以太湖地区水稻土长期肥料试验为例(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9 付祥建;杜子璇;刘伟昌;徐爱东;;河南省近44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郑文武;;湘西北喀斯特山区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定量评价——以张家界永定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常荣;区域农业洪水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芳;我国主要作物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李白鸽;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徐玉品;拟南芥镧抗性和敏感性突变体的筛选[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5 何建林;WEPP模型预测参数在紫色土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刘玲;区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尺度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洪兴;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8 师玉娥;气候变化对云南持续农业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伊吉美;大连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旭杰;基于遥感信息与作物模型结合的江苏省水稻估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智;兵团气象部门为农业丰收护航[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张家团 国家防办抗旱一处 喻朝庆 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所抗旱对策研究室;国际干旱论坛:从农业抗旱到综合干旱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7年
3 记者  黄静 李仲宏;力争少减产不减收[N];阿坝日报;2006年
4 宋艳玲;气候变暖造成农业生产风险增大[N];中国气象报;2007年
5 德凯;气候变暖 传统农业受挑战[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6 本报记者 左卫东 通讯员 李敏学;地区今春旱情形势严峻[N];阿克苏日报;2007年
7 记者 黄艳;今年洪旱形势依然严峻[N];新疆日报(汉);2009年
8 记者 胡其峰;粮食科技攻关首次关注气候变化影响[N];光明日报;2010年
9 武卫政;天大旱 人巧干[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欣;干旱应对:从被动救灾到增强抗灾能力[N];中国气象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