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摘要】:有效的适应措施需要了解两类基础信息,一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气候变异风险,二是作物产量对潜在气候变异风险的反应及其机制。评价作物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揭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及作物产量对其的反应,从而为适应行动的全面开展提供基础信息。通过分析1981—2007年水稻生育期3个气候因子(平均温度、日较差、辐射)的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评估我国水稻生产对这3个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及其区域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81—2007年间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生育期内3个气候因子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存在着气候变异风险,其中以最高温的变化最普遍和明显,导致水稻生产中高温热害风险增加。部分区域水稻产量变化与单一气象因子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这些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地解释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其中产量变化对辐射变化最敏感。当水稻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上升1℃、日较差升高1℃、辐射下降10%时,我国部分地区水稻产量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辐射降低导致我国水稻生产的脆弱面积最大,其次为日较差。受3种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的综合影响,约有30%的水稻产区对1981—2007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敏感,少部分地区表现为脆弱,但水稻主产区受到的影响不大,且在东北地区还集中表现出产量增加的趋势,为我国水稻发展提供了契机。
|
|
|
|
1 |
阳利永;;贫困山区不同农户旱灾脆弱性差异——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
2 |
周松秀;田亚平;刘兰芳;;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力分析——以衡阳盆地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
3 |
周曙东;周文魁;朱红根;王传星;王艳;;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
4 |
扈玉婷;泮玉竹;;卡那霉素浸种对盐芥幼苗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2期 |
5 |
王效科,欧阳志云,肖寒,苗鸿,傅伯杰;中国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区划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
6 |
罗佑珍,李学燕,邱云红,左继富;狭带食蚜蝇对烟蚜的捕食作用及对药剂的敏感性[J];西南农业学报;2001年02期 |
7 |
张洪;刘慧平;韩巨才;卢崇良;;番茄早疫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8 |
丁丽佳;谢松元;;气候变暖对潮州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影响和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09年S1期 |
9 |
章荣田;;水稻光温生态的一种表征法[J];中国农业气象;1981年01期 |
10 |
张强,肖风劲,牛海山,董文杰;我国北方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5年07期 |
11 |
杨彬云;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吴超;;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
12 |
何斌;武建军;吕爱锋;;农业干旱风险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
13 |
李全胜,骆月珍;气候变化对杭嘉湖地区水稻生育期温度适宜性及生产潜力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0年01期 |
14 |
刘慧平,韩巨才,范万玲,王绍志;枣步曲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及百树菊酯与辛硫磷复配增效作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15 |
安永民;杨君玉;;辽阳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2期 |
16 |
胡家琪;;论自然灾害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效应——以甘肃省TP村的旱灾为例[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
17 |
程静;;农业干旱脆弱性与我国农村贫困的灰色关联分析[J];生态经济;2010年09期 |
18 |
徐天献;王玉宽;傅斌;;汶川地震重灾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1期 |
19 |
潘泽江;康小兰;刘滨;;湘粤桂边贫困山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以湖南双牌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
20 |
岳丽蕊;贾少波;赵岩;张玉平;;重金属铜对3种跳虫的影响[J];生物学通报;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