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过去50年中国竹林碳储量变化

陈先刚  张一平  张小全  郭颖  
【摘要】:竹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植被类型。中国是世界竹林分布中心,有39个属500多个竹种,竹林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453900hm2增长到本世纪初的4842600hm2(未计入台湾数据),增加了97.34%。调研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竹林)的面积、生物量、碳密度、土壤有机碳等要素的研究成果,经统计分析得出中国竹林的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碳密度。在此基础上,依据过去6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相关数据资料,计算出过去50a中国竹林碳储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我国竹林碳储量在过去50a呈增加趋势,其中1950~1962期间为322.65TgC;1977~1981期间为431.15TgC;1984~1988期间为469.30TgC;1989~1993期间为499.25TgC;1994~1998期间为555.57TgC;1999~2003期间为639.32TgC。越到后期增加越快。预期随着中国森林面积的增加,竹林碳储量仍将继续增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李晓鸿;;大熊猫与伴生动物竹林活动踪迹辨别[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5期
2 孟祥堂 ,庞刚 ,史正;博爱的灌溉竹林及其斑竹开花问题的探讨[J];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年00期
3 陈汉彬;赵红;;贵州赤水竹林区的蚊相及白蚊伊蚊的分布与人居关系调查(摘要)[J];贵阳医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4 林益明,林鹏;绿竹林铜锌锰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其动态[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5 吴家森;许开平;叶晶;姜培坤;李永夫;张金池;;不同施肥条件下雷竹林水溶性有机碳氮的流失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6 崔云琦;我国为害竹林的叶螨[J];昆虫知识;1989年05期
7 王学德;;胶东有片大竹林[J];大自然;1998年01期
8 彭文;;全球人为质量首超活生物量[J];百科知识;2021年02期
9 高新宇;刘阳;刘定震;魏辅文;;秦岭大熊猫冬春季节对巴山木竹竹林生长指标的选择[J];动物学研究;2006年02期
10 王邵军;王红;李霁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蚯蚓数量及生物量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7年01期
11 刘恩斌;周国模;姜培坤;葛宏立;杜华强;;生物量统一模型构建及非线性偏最小二乘辩识——以毛竹为例[J];生态学报;2009年10期
12 刘红;生物量与环境保护[J];山东环境;1998年01期
13 彭荣;左涛;万瑞景;林群;李显森;王俊;金显仕;;春末夏初莱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谱及潜在鱼类生物量的估算[J];渔业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14 王英娟;贺敬;李壮;罗海羽;;光密度法测定蛋白核小球藻生物量[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15 上官铁梁,郑凤英,张金屯,张峰;濒危植物矮牡丹种群生物量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16 周启贵;;生物量研究最新进展[J];生物科学信息;1989年04期
17 王士聪;许永久;姚巧云;任浩楠;黄祺琦;;浙江中部近海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谱的初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21期
18 王建成;施翔;张道远;尹林克;;克隆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的种群生物量结构及回归模型[J];中国沙漠;2012年01期
19 Kassahun Embaye;王胜;;埃塞俄比亚的乡土竹林:概述[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德赞;赵昌会;骆祝华;黄翔玲;裴耀文;;热带太平洋细菌生物量及其对深海碳循环的影响[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玲玲;竹林河岸带对氮磷截留转化作用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王利清;不同干扰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数量和生物量格局[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毕顺;基于软分类的湖泊藻类柱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向昕怡;澜沧江功果桥水电站上下游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D];云南大学;2018年
2 彭荣;黄海中南部和莱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谱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3 孙威;内蒙古灌木生物量的分配格局[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吴宝强;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与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谭清梅;盐城典型海滨湿地景观分类与遥感生物量估算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全智;东北六种温带森林碳密度和固碳能力[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陈峻峰;南黄海浮游动物生物量谱及其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8 王茜茜;海南岛热带云雾林植物多样性及环境因子与地上部分生物量关系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9 赵忠贺;西藏碳蓄积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单玲;芦苇生物量及其土壤碳氮垂直分布规律性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1 李小妹;提高栅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2 牛海;毛乌素沙地不同水分梯度植物群落生物量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3 牛攀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群落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14 熊天石;梅花山保护区动物对南方红豆杉种子命运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