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芦芽山褐马鸡越冬栖息地选择的多尺度研究
【摘要】:1998~2 0 0 0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的越冬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4种空间尺度(10 m、10 0 m、30 0 m和距离尺度) ,对影响褐马鸡越冬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建立了褐马鸡越冬栖息地选择的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在30 0 m尺度上,活动点和非活动点的生境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和草丛等。活动点周围针叶林面积显著高于非活动点(F=- 3.116 ,P=0 .0 0 2 ) ,虽然针阔混交林在两者中的面积比例都较小,但活动点周围针阔混交林的面积明显地低于非活动点(F=- 2 .2 5 5 ,P=0 .0 2 4 ) ,在灌木林和草丛的面积上两者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褐马鸡在30 0 m尺度上喜欢活动于针叶林较多的地域,由于冬季针阔混交林不如针叶林能提供很好的隐蔽条件,褐马鸡避免选择针阔混交林;在10 0 m尺度上,活动点和非活动点的生境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丛,无灌木林生境,活动点的针叶林面积明显地高于非活动点(F=- 2 .931,P=0 .0 0 3)。这表明褐马鸡在10 0 m尺度上虽然倾向于选择针叶林,但对其它类型的生境如针阔混交林和草丛是可以利用的,这可能与其广泛取食活动有关。褐马鸡大尺度上的隐蔽条件满足以后,在小尺度上主要是为了获取更为丰富的食物。在距离尺度上活动点距居民点的距离、距道路的
|
|
|
|
1 |
刘玉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及其分布[J];资源科学;1981年02期 |
2 |
刘作模;山西珍贵保护鸟类调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
3 |
卢汰春;世界雉类协会简介[J];动物学杂志;1983年01期 |
4 |
;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J];动物学杂志;1983年04期 |
5 |
卢汰春,刘如笋;褐马鸡生态和生物学研究[J];动物学报;1983年03期 |
6 |
赖荣兴;;褐马鸡[J];生物学通报;1984年02期 |
7 |
董维惠,柳枢,刘传绪,郭全宝,张树棠;太原动物园鼠害调查及防治试验[J];兽类学报;1985年02期 |
8 |
刘如笋,郭尧君,李福来,侯连海;用等电聚焦技术对三种马鸡亲缘关系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5年03期 |
9 |
李福来,黄世强;褐马鸡雏鸟的换羽研究[J];动物学报;1985年03期 |
10 |
王福麟,陈进明,赖荣兴;褐马鸡古今地理分布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