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菌营养及寄主资源生态位
【摘要】:由于 IPM概念的局限性 ,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 EPM)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发展了 IPM,生态位原则是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 EPM)的重要原则之一 ,生态位研究为 EPM的具体实施提供了依据。应用可持续农业和EPM理论及生态位理论研究了水稻纹枯病的生态位 ,分析了水稻纹枯病菌氮肥营养生态位和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 ,结果表明 :以相对侵染效率作为指标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 ,纹枯病的氮肥营养生态位宽度不同 ,其中以孕穗期的生态位宽度最小 ,为 0 .6979,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生态位宽度分别是0 .9741 ,0 .8884,0 .7974和 0 .981 5 ,表明水稻纹枯病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利用氮肥的效能不同。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分别为 0 .9348,0 .7677,0 .8875和 0 .9962。以病情指数为指标 ,氮肥营养生态位宽度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分别为 0 .9379,0 .9696,0 .6775 ,0 .672 9和 0 .7691。其氮肥营养生态位宽度在拔节期与孕穗期最大 ,生态位宽度指数接近于 1。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在各生育期均接近 1 ,表明寄主品种资源生态位宽度在各生育期是相似的 ,即说明水稻纹枯病菌利用品种资源各状态的选择和利用效能是相似的。
|
|
|
|
1 |
檀根甲,王子迎;水稻纹枯病时间与空间生态位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02年02期 |
2 |
檀根甲,王子迎,吴芳芳,李淼;水稻纹枯病菌营养及寄主资源生态位[J];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
3 |
袁忠林,沈长朋,傅建祥;萝卜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位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4 |
宋正钧,唐贞兰;水稻两种飞虱和两种天敌共存系统的生态位[J];贵州农业科学;1998年02期 |
5 |
郑元润;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
6 |
李,朱金兆,朱清科;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7 |
余树全,李翠环;千岛湖水源涵养林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8 |
付和平,马春梅,艾东,黄英,武晓东;内蒙古阿拉善荒漠主要啮齿类种群生态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9 |
褚建君,王庆亚,李扬汉;草(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 Fernald)生态位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年01期 |
10 |
周忠实;陈泽鹏;许再福;;斜纹夜蛾和烟青虫在烟草上的生态位(英文)[J];生态学报;2006年10期 |
11 |
陈建军;伍晓洪;刘振乾;;羊肚菌生态位及其培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12 |
陈效群,刘文和,于源贵,梁伟群;阔叶红松森林群落生态位分类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5年03期 |
13 |
廖冬晴,袁夫永,刘耀成;荔蝽卵寄生蜂生态位的初步研究[J];广西植保;1999年01期 |
14 |
徐军;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演替过程中种的生态位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00年04期 |
15 |
王智,宋大祥,朱明生;稻田蜘蛛和害虫的生态位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6 |
朱润钰;;生态位、城市生态场势等城市生态学概念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
17 |
许春晓;稻田多生态位综合开发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年04期 |
18 |
赛道建,徐成钢,张永艳,吕永虹;黄河林场3种啄木鸟繁殖期生态位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1994年01期 |
19 |
谢正苗,吕军,俞劲炎,黄昌勇;红壤退化过程与生态位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8年06期 |
20 |
张侠,葛向东,濮励杰,黄贤金,彭补拙;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分析和耕地保护机制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