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方面积和数量对测定次生林凋落物精度的影响
【摘要】:经研究林地凋落物的重量分布特征,发现其总体分布具有偏态分布的特点。在中间区段(约为湿重+1.5S),凋落物重量在林地具有均匀分布的若干性质。测定林地凋落物累积量时,在27°山坡上,当样方面积超过0.5m~2后,所需样方数目渐趋稳定。因此建议设置样方时面积以为0.5—1.0m~2为佳。本文还计算出样方面积不同时,为保证一定精度所需的最少样方数。只要能够达到这一数目,任何大小的样方都能满足精度的需要。最后,通过研究坡度对凋落物收集的影响,可以看出,随坡度增大,林地凋落物重量的变异程度增加,同一取样面积上需设置的最小样方数目也随之增加。
|
|
|
|
1 |
丁宝永,孙继华;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及养分循环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S2期 |
2 |
甘健民,薛敬意,谢寿昌;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降水化学[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3 |
甘健民,薛敬意,谢寿昌;云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渗漏水养分研究[J];地理科学;1997年03期 |
4 |
林开敏,何智英,俞新妥,杨玉盛,刘爱琴,董建文;炼山后杉木幼林地土壤肥力动态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
5 |
郑郁善,陈礼光,陈新兴,林金国;突脉青冈造林效果与土壤特征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6 |
邱贵云;罗金旺;林建椿;张鼎华;;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年03期 |
7 |
王庆仁;;几种林木常见症状与叶内营养元素水平的关系[J];甘肃林业科技;1988年01期 |
8 |
刘昌梅,刘隆超;土壤肥力数量化分级的研究(Ⅰ)──土壤肥力的定义、分级原则和基本公式[J];贵州科学;1999年02期 |
9 |
刘昌梅,刘隆超;贵州省水稻土的肥力分级与其理化性质──土壤肥力数量化分级的研究(Ⅱ)[J];贵州科学;1999年03期 |
10 |
于明坚,陈启常,李铭红,史美中,曹剑波;青冈常绿阔叶林死地被层和土壤性质特征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6年02期 |
|
|
|
|
|
1 |
冉景丞,何师意,曹建华,熊志斌,陈会明;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S1期 |
2 |
刘强,彭少麟,毕华,张洪溢,李志安,马文辉,李妮亚;热带亚热带森林凋落物交互分解的养分动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3 |
张彦东,王庆成,李清林;水曲柳落叶松纯林与混交林的枯叶分解动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4 |
林瑞余,何宗明,陈光水,杨玉盛;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5 |
杨细明;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规律[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6 |
樊后保,林德喜,苏兵强,刘春华,蒋宗垲,沈宝贵;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Ⅰ.凋落物量及其动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7 |
樊后保,苏兵强,刘春华,林德喜,蒋宗垲,沈宝贵;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Ⅱ.凋落物养分归还动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8 |
陈金耀;天然杉木混交林及主要伴生树种凋落物动态变化[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9 |
陈堆全;木荷凋落物分解及对土壤作用规律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
10 |
魏永平;高海拔地区火炬松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季节动态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