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生产:《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被遮蔽的现代性维度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生产理论进行了论述。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的生产理论,由多种形式的生产子系统所构成。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生活的生产"的归属和内涵互有不同。在"走进马克思"和"推进马克思"的学术探求中,在其他的生产形式及其关系逐渐被重视的同时,"生活的生产"却由于被忽略和被误读而处于被消融和被遮蔽的状态中。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还原"生活的生产"的内涵和位相,揭示其现代性意蕴和价值,既是揭示唯物史观之理论特质的需要,又有助于展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
|
|
|
1 |
袁伟民;;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发展[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