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晓雯;郭沫若的诗歌[J];郭沫若学刊;1987年02期 |
2 |
;诗论录[J];诗探索;1982年03期 |
3 |
薛沛文;;基督教文化对郭沫若诗歌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
4 |
潘颂德;郭沫若与中外讨论[J];郭沫若学刊;1989年03期 |
5 |
卜庆华;关于郭沫若《红痣·序》和《野火集·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
6 |
邵金峰;郭沫若早期诗论及其文化渊源[J];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7 |
张耀谋;谈谈新诗的破与立[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
8 |
宋嘉扬;;郭沫若《彷徨〈诗十首〉》解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
9 |
张辉;;论郭沫若诗歌中的酒神精神[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
10 |
杨胜宽;诗美与诗艺──郭沫若与中国诗歌传统研究系列之三[J];郭沫若学刊;1997年02期 |
11 |
龙泉明;中国新诗第一个伟大的综合者——论郭沫若五四时期新诗创作的成就[J];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04期 |
12 |
;郭沫若、陈毅同志关于诗的信[J];诗刊;1997年01期 |
13 |
赵建磊;论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兼及其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Z1期 |
14 |
宋嘉扬;日本神道与郭沫若早期诗歌[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5 |
刘天琴;;论华兹华斯与郭沫若诗歌泛神论观念的相似性[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16 |
曾炜;;知识分子精神的死亡[J];中国报道;2010年07期 |
17 |
周巴沙;郭沫若早期诗歌美学理论及其历史意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
18 |
张大乾;论郭沫若对新诗形式的探讨[J];郭沫若学刊;1992年03期 |
19 |
耿怀海;;论郭沫若的抒情短诗[J];文学教育(上);2007年04期 |
20 |
张传玺;;郭沫若与翦伯赞的学术友谊[J];文史知识;2007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