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大别山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图谱分析
【摘要】: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时空分析模型,以桐柏大别山区20 a土地利用3期(1987、1997、2007)空间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桐柏大别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涨落势图谱,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1)1987—2007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耕地面积持续性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性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水域面积先减少后增加;2)空间格局上,耕地与林地相互转化遍布整个研究区域,耕地和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各县市周边地区,水域转为耕地和林地主要位于水域与其他用地交接地带;3)涨落势图谱中,林地涨势最明显,增加了5 904.06 km2,占新增图谱单元61.31%,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水域转出,耕地落势最明显,减少了6 394.71 km2,占萎缩图谱单元66.41%,主要转为林地和建设用地;4)未来10年,桐柏大别山区土地利用类型仍将以耕地、林地为主。
|
|
|
|
1 |
蒋芸芸;柯长青;;基于遥感和GIS的尼洋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2 |
陈朝;朱明栋;苗东丽;严圣华;;近50年湖北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04期 |
3 |
孟飞;刘敏;侯立军;张心怡;吴健平;;浦东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4 |
任朝霞;杨达源;;西北干旱区近50a旱涝时空变化及其防御措施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
5 |
张绪美;董元华;王辉;沈旦;刘德雄;;江苏省农田畜禽粪便负荷时空变化[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
6 |
党碧玲;任志远;李晶;;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7 |
龚少军;;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J];航海技术;2010年05期 |
8 |
黄尚高,杨嘉东,暨卫东,杨绪琳,陈国祥;长江口水体活性硅、氮、磷含量的时空变化及相互关系[J];台湾海峡;1986年02期 |
9 |
曹忠杰,黄毅;辽宁土壤侵蚀管理的时空变化及其防治方略[J];水土保持研究;1997年04期 |
10 |
潘华盛,张桂华;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J];黑龙江气象;2002年03期 |
11 |
舒建英,张世熔,孙波,赵其国,刘英华;江西兴国水土流失治理区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
12 |
侯琼,沈建国,乌兰巴特尔;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6期 |
13 |
孙艳玲;王宏志;黄碧捷;;湖北棉花生产格局的时空变化及原因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4 |
罗辉;王克勤;;元谋干热河谷山地植被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01期 |
15 |
左书华;李九发;万新宁;沈焕庭;付桂;;长江河口悬沙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泥沙研究;2006年03期 |
16 |
郭泺;夏北成;余世孝;巩重峰;;人为干扰对泰山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
17 |
苏布达;王国杰;姜彤;;西北地区45a来降水异常的时空变化及其标度特征[J];冰川冻土;2007年02期 |
18 |
刘伟东;张心凤;蒋星科;;高栏港区泥沙回淤时空变化实测资料分析[J];人民珠江;2007年04期 |
19 |
王国霞;鲁奇;;中国近期农村人口迁移态势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5期 |
20 |
李春强;洪克勤;李保国;;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