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丰都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
【摘要】:2014年4—7月鱼类主要繁殖季节于三峡库区(重庆丰都县)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以了解三峡库区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四大家鱼在库区是否仍有产卵场等问题。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0种,分属5目9科。采集时,卵汛出现在6月后流速较高的时段,其中贝氏的数量最多,占86.24%。仔鱼出现的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中旬,太湖新银鱼的数量最多,占58.36%,其次为子陵吻虎鱼,占27.04%。在仔鱼中,种类组成呈明显的月份差异,4月鲤、鲫占数量优势;5月太湖新银鱼、子陵吻虎鱼占数量优势;6月后鲌亚科、鳅科、鳜等种类开始出现,种类明显增多。通过估算,调查期间流经丰都断面的鱼卵总量为4.37×108粒,四大家鱼鱼卵为0.21×107粒;仔鱼总量为111.98×108尾,四大家鱼仔鱼为0.21×108尾。通过产卵场的推算,丰都断面采集的四大家鱼来自涪陵城区江段和三峡库区上游的重庆巴南区至朱沱镇江段的产卵场。通过对卵苗漂流密度的昼夜规律分析,6月之前夜间仔鱼密度显著高于白天,而6月后仔鱼昼夜漂流密度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从三峡库尾进入三峡水库的鱼类早期资源丰富,大部分鱼类繁殖发生在6月以后水温较高、入库流量大、库区流速较高的时段,库尾部分江段在流速较高时期,仍存在四大家鱼的产卵场。
|
|
|
|
1 |
何晓英;唐红梅;陈洪凯;刘虎队;;周期性浸泡下三峡库区松散土体微观特性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2 |
徐琪,陈鸿昭,曾志远;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缓解人地矛盾的出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年04期 |
3 |
戚昌文,柳福东,李永前,任志廉;三峡库区搬迁企业的科技进步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3期 |
4 |
程圣国,罗先启,刘德富,吴剑;三峡库区滑坡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06期 |
5 |
陈剑,李晓,杨志法;三峡库区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
6 |
陈剑,杨志法,李晓;三峡库区滑坡发生概率与降水条件的关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
7 |
杜龙明;张彦宏;葛建兵;;三峡库区塌岸治理工程中风化砂填筑的质量控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年S1期 |
8 |
刘嗣明;把枝城建成对三峡库区有重大作用的大型城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9 |
孙帮文;;岩土锚固技术在三峡库区滑(边)坡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工程勘察;2006年S1期 |
10 |
杨文东;谢全敏;李新平;夏元友;;三峡库区童家坪滑坡机理与稳定性评价[J];土工基础;2006年01期 |
11 |
李孝平;王世梅;李显平;;三峡库区胡家坡边坡稳定性分析[J];采矿技术;2007年02期 |
12 |
张天宇;程炳岩;范莉;唐红玉;;21世纪三峡库区中雨以上日数的情景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
13 |
施晓晖;徐祥德;;三峡库区来水流量与长江流域上游前期降水的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
14 |
王力;袁鋆;胡秋芬;;三峡库区某滑坡流固耦合分析及失稳预测[J];浙江水利科技;2013年06期 |
15 |
王裕文,高阳华,胡怀林;重庆市三峡库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J];山区开发;2001年12期 |
16 |
杨达源,任朝霞,何太蓉,葛兆帅;入世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
17 |
陈华洲;徐天天;许静;;三峡库区山体滑坡对灾民的心理影响及心理救助[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5期 |
18 |
李国;李靖;;三峡库区某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设计[J];土工基础;2008年05期 |
19 |
胡艳;;重庆市与湖北省合作启动三峡库区地图集编制工程[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年06期 |
20 |
陈有亮;刘明亮;蒋立浩;;三峡库区滑坡的水文地质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