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牛奶中3种喹诺酮类药物
【摘要】:建立可同时检测牛奶中氧氟沙星(OFL)、麻保沙星(MAR)、氟罗沙星(FLE)残留的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免疫法(dc-CLEIA),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1、0.03、0.04 ng/mL。牛奶中的氧氟沙星、麻保沙星、氟罗沙星用7.5%的三氯乙酸提取,测定200、100、50、20、10 ng/mL 5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平均回收率在75.4%~94.1%之间。HPLC与dcCLEIA测定的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所建立的dc-CLEIA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
|
|
|
1 |
仲兆金;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1年01期 |
2 |
唐晓蓉,唐芬;我院1999年~2000年门诊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1年02期 |
3 |
许重远,舒俊芬;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事;2001年05期 |
4 |
;喹诺酮类药物新问题[J];医药世界;2001年11期 |
5 |
马玙;如何认识喹诺酮类药物的抗结核作用?临床如何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12期 |
6 |
李小燕;喹诺酮类药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2年06期 |
7 |
肖洪涛,廖治;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8 |
王雪明
,陆维艾;喹诺酮类药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年03期 |
9 |
肖少丽,肖少华;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年06期 |
10 |
董进和,董峰,赵宪荣;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2年06期 |
11 |
马培奇;;喹诺酮类药物的一些进展[J];上海医药;2002年06期 |
12 |
薛宏波,刘欢年,朱友群,叶红,缪德根;静滴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20例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3 |
苏志德,周海燕;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03期 |
14 |
张秀珍;胡云建;;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3年02期 |
15 |
郭宪清;马婧;张烈云;;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2003年01期 |
16 |
马玙,黄学锐;喹诺酮类药物的抗结核作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年05期 |
17 |
许忠,徐晓恒;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儿科临床的分析与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19期 |
18 |
魏丽云,盛士芳;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12期 |
19 |
梁美云;关丽杰;;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J];医药世界;2005年12期 |
20 |
段利生,虎安定;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特征综述[J];中国药事;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