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蓝莓叶多酚提取工艺
【摘要】:采用乙醇提取蓝莓叶中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 Burman试验筛选出对蓝莓叶多酚提取具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乙醇体积分数(P=0.0025)、提取温度(P=0.0091)、料液比(P=0.0236)、提取时间(P=0.0156);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2.05%、提取温度67.54℃、料液比1:23.65、提取时间2.06h,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为90.49%。同时,建立了醇提蓝莓叶多酚的二次数学模型,对蓝莓叶多酚提取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
|
|
|
1 |
曹纬国,刘志勤,邵云,陶燕铎;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12期 |
2 |
许钢,张虹,胡剑;竹叶中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0年07期 |
3 |
周存山;马海乐;胡文彬;;条斑紫菜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
4 |
陈海华;鲁军;;响应曲面法优化狭鳕鱼皮明胶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年08期 |
5 |
胡敏,甘璐,姜发堂,张声华;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研究(Ⅰ)[J];食品工业科技;1997年05期 |
6 |
陈运中;苦荞麦黄酮含量的测定[J];食品科学;1998年03期 |
7 |
王作昭;刘静波;林松毅;王二雷;;笃斯越桔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技术的试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6年11期 |
8 |
徐响;孙丽萍;董捷;;响应面法优化蜂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08期 |
9 |
屠鹏飞,胡迎庆,刘江云;越桔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开发价值[J];中草药;1996年09期 |
10 |
杨文雄,高彦祥;响应面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