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凡(双快酰菌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技术
【摘要】:正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重病年份,产量损失可达四成以上,甚至绝收。多雨年份、日暖夜凉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后10天左右即蔓延全田,叶片迅速黄化枯焦。因此,该病具有蔓延速度快,发病后不易控制,短时间内即可使大部分马铃薯植株茎叶枯焦死亡的特点。茎叶一旦感病枯死,薯块则停止生长,造成减产。
|
|
|
|
1 |
胡长财;王亚军;;高寒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07年09期 |
2 |
张小燕;;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染途径[J];农民科技培训;2008年01期 |
3 |
阎世霞;;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
4 |
陈春德;;马铃薯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2006年07期 |
5 |
纪实刚;刘颖;韩立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
6 |
杜一新;陈方景;;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试验[J];江苏农药;1995年03期 |
7 |
李冬虎,王秀艳,刘宝华;马铃薯晚疫病新型杀菌剂[J];农业科技通讯;2000年01期 |
8 |
郝香英,杨慧芳;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与防治[J];青海农技推广;2000年03期 |
9 |
林祥荣;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福建农业;2001年08期 |
10 |
漆文选;;高寒山区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识别与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2008年03期 |
11 |
向志国;郑榜高;吴学渊;;68.75%银发利SC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报[J];耕作与栽培;2009年03期 |
12 |
肖悦岩;;“爱尔兰饥馑”的启示[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年19期 |
13 |
田恒林;;马铃薯栽培新技术[J];农家顾问;2010年10期 |
14 |
万彬;;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其防治[J];植物医生;2010年05期 |
15 |
朱全斌;云阳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J];植物医生;1998年05期 |
16 |
Pham Xuan Tung;越南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概况(英文)[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7 |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十项最佳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年04期 |
18 |
韩学俭;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J];蔬菜;2002年06期 |
19 |
郑少妹,苏培忠;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筛选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科技;2004年04期 |
20 |
王利亚,孙茂林,杨艳丽,马永翠,钱彩霞,董禄凤,和卫泽;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