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东南构造带构造样式
【摘要】: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
|
|
|
1 |
邱旭明;苏北盆地真武吴堡断裂带的构造样式及圈闭类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3期 |
2 |
宋小勇;储呈林;芮志峰;;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构造样式及其演化[J];高校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
3 |
云金表,罗笃清,李玉喜,姜贵周;乌尔逊断陷构造样式及其对圈闭类型的控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4 |
高长海;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北西(西)向断裂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007年03期 |
5 |
杨春林,张振生,管守锐;塔里木盆地内构造样式类型[J];断块油气田;2000年05期 |
6 |
童亨茂,纪洪勇,宋立忠,高金辉;伊通地堑构造样式及其油气分布规律[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7 |
邱燕;南沙海域曾母盆地构造样式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的关系[J];地质通报;2005年01期 |
8 |
黄玉欣;胡望水;许多年;;反转构造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1期 |
9 |
蔡周荣;刘维亮;万志峰;梁正中;郭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构造样式特征的成因机制分析[J];华南地震;2009年S1期 |
10 |
汤良杰,林忠民;塔里木盆地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J];新疆地质;1986年03期 |
11 |
蔡立国,刘和甫;四川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样式与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97年02期 |
12 |
李勇,钟建华,王洪宝,温志峰,王海侨,王芳;复杂断块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探讨[J];断块油气田;2003年05期 |
13 |
白瑾;造山带构造样式的恢复及其构造环境意义[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3年01期 |
14 |
徐政语,李大成,卢文忠,林舸,刘池阳;渝东构造样式分析与成因解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1期 |
15 |
刘学锋,孟令奎;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样式与深层天然气聚集[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3期 |
16 |
陈书平;漆家福;于福生;杨桥;;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
17 |
徐会永;蒋有录;张立强;王金友;欧阳睿;;查干凹陷构造样式及其构造演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4期 |
18 |
艾能平;祁鹏;佟殿君;;济阳坳陷走滑伸展构造与低压含盐流体联合控藏作用研究[J];内江科技;2009年03期 |
19 |
徐力峰;;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样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9期 |
20 |
王信国;王濮;何建坤;李东安;;双逆冲断层间的构造样式——以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跃东地区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