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气田“层内爆炸”增产技术研究
【摘要】:回顾爆炸法(井内爆炸法、核爆炸法和高能气体压裂)增产油气的历史,提出低渗透油气田“层内爆炸”增产技术的基本思路: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将乳胶状爆燃药压入油层裂缝,并采取不损毁井筒的技术措施点燃该爆燃药,从而在水力压裂主裂缝邻域造成碎裂带,达到提高采收率、增产原油的目的。至少已找到一组特种火炸药基本配方,在200mm小尺度模拟实验中实现了“层内爆炸”挤注、点火和爆燃的过程,证实技术原理基本可行。考虑流体内部的热传导、边界的热损失和阻尼,提出了有化学反应的薄层药爆燃一维可压缩流体力学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恒稳推进和不可压缩简化,计算结果的物理图象符合常理,从理论上证实了薄层药爆燃可行。“层内爆炸”油井产出液的后处理,原则上是安全的:残留在岩缝的未爆炸炸药颗粒在生产阶段难以流出地层;进入集输系统的残药颗粒浓度低于1%,原则上能用离心法分离;残留在分离后原油中的的微量炸药在400℃加热炉已完全热分解,热分解不可能导致爆炸。“层内爆炸”增产技术的研究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创新课题,预期增产效益显著高于水力压裂,有可能形成低渗透油气田开采的新局面,还可能使一些目前不可采的低渗透油气资源成为可采资源。今后工作主要有四方面:室
|
|
|
|
1 |
叶显军,郭新河,毛书军;液体火药高能气体压裂在深层油气藏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0年02期 |
2 |
蒋晓明,尹启业,贺素玲,于君祥,曹广霞,陈建斋;气井热化学解堵技术[J];断块油气田;2004年02期 |
3 |
黄学;;技术预见在三次采油发展战略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4期 |
4 |
赵春燕;凌士平;刘明涛;;本源微生物在弱碱化三元复合驱油井中清蜡解堵的室内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S1期 |
5 |
陈艳玲,范畴,杨问华,谭中良,费琪;油田污水中Fe~(2+),S~(2-),DO及pH值对无机交联体系HPAM-Cr~(3+)CDG成胶性能影响的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02期 |
6 |
廖作才;张继春;李振银;;新疆油田稠油开采技术应用综述[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年08期 |
7 |
汪正勇,王晖,屈人伟,许俊峰,张连社,贺建华;应用酸化解堵决策技术,改善解堵增注效果[J];海洋石油;2002年03期 |
8 |
曹正权;姜娜;常燕玲;吕敏;孔瑛;;聚合物反相乳液深部调驱技术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5期 |
9 |
黄飞飞;柴博;;油溶性稠油裂解催化剂的制备和评价筛选[J];辽宁化工;2012年03期 |
10 |
王英斌;董晶晶;杨洪;刘强;;稠油油藏开发技术对策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4期 |
|
|
|
|
|
1 |
边小华;石少卿;康建功;杜丽霞;;泡沫铝对坑道口部爆炸冲击波的衰减特性初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
2 |
李秀地;郑颖人;徐干成;;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局部层裂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
3 |
颜事龙;徐颖;;水耦合装药爆破破岩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
4 |
魏学涛,赵颖,李乃勤,胡章斌;新型硝基胍发射药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1年04期 |
5 |
冯长根,柯加山,陈朗;固体炸药冲击起爆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J];火炸药学报;2002年04期 |
6 |
蔡昇,王泽山;RDX改性双基球形小粒药的燃烧特性[J];火炸药学报;2005年02期 |
7 |
王志亮;黄景忠;范书群;王建国;;岩石爆破中塑性压剪损伤的数值模拟[J];火炸药学报;2006年05期 |
8 |
张宽虎,张治安,惠晨;爆炸对井下岩石的成缝作用[J];火炸药学报;1999年02期 |
9 |
史謌,黄联捷,沈联蒂;声波时差与岩石岩性参数关系的统计分析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0 |
史謌,杨东全,杨慧珠;岩石的孔隙弹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
|
|
|
|
1 |
毕明树,王淑兰,丁信伟,Abuliti ABUDULA;平板形障碍物对气云爆炸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02年08期 |
2 |
宋明大,赵亚凡;氧气储罐检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J];安全与健康;2002年03期 |
3 |
李传乐,王安仕,李文魁;国外油气井“层内爆炸”增产技术概述及分析[J];石油钻采工艺;2001年06期 |
4 |
杜扬,沈伟,钱海兵,周建中,蒋新生;地下油料储存库火灾初期模式与安全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1期 |
5 |
;建築業工程技術人員在安全技術生產衛生方面的職責[J];中国劳动;1954年09期 |
6 |
疏开生;论“三下”、“一上”的安全开采[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
7 |
赵志强,董正亮,蔡海香;管好用好安全监测系统 杜绝瓦斯事故发生[J];煤矿安全;1996年06期 |
8 |
陈家震;车辆事故统计与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1996年04期 |
9 |
顾平道,王政伟,李维,石文卿;输油泵站分离式热管加热炉的设计[J];油气储运;1996年09期 |
10 |
李明安;设备管理与安全[J];煤矿安全;1998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