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减震器的振动特性
【摘要】:正 1.前言近年来介绍的汽车充气减震器由于其结构上的不同而显示出了种种特性(与以往的双筒减震器相比较):衰减效果增大;缓和了道路接缝所造成的微小冲击;提高了抓地性;散热性和温度特性也有所改善。数年前,欧州就在能充分发挥这一特性的所有运动车、赛车和高级改装车上进行了改
|
|
|
|
1 |
唐通鸣;汽车减震器扭转疲劳试验机改进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1998年06期 |
2 |
岗本好郎,孙家麒;低速高浓度气力输送装置——旁通充气式的优越性能[J];电池;1984年05期 |
3 |
易恒光;扭振减震器的压装方法[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5年01期 |
4 |
田茹会;王钟羡;;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减震器优化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06年03期 |
5 |
顾仕英;陈愉;;铃木AX-100型摩托车减震筒的国产化工艺[J];摩托车技术;1991年03期 |
6 |
王泉;;车辆工程减震技术解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8年05期 |
7 |
;摩托车充气式气囊防护衣[J];摩托车技术;2009年10期 |
8 |
方敏;赵丽;;关于汽车减震器测试系统与实验台机的误差探讨[J];消费导刊;2010年08期 |
9 |
朱华;;可控悬架用电流变减震器[J];汽车零部件;2009年01期 |
10 |
刘越琪,姜水生,揭小平,熊翔辉,夏兴兰;车辆减震器性能微机检测系统[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7年01期 |
11 |
李志宏,陶俊卫,张乃力,任立环;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摩托车减震器测试系统[J];摩托车技术;2003年11期 |
12 |
李宪;;硅油曲轴扭振减震器质量的改进[J];汽车与配件;1984年02期 |
13 |
李文宇;后减震器漏油的修理[J];摩托车;1996年11期 |
14 |
胡亚庄;;轮胎、减震莫小视——私家车的自我保养之二[J];汽车维修与保养;1999年08期 |
15 |
储健;孙晓磊;;汽车减震器动刚度测定仪[J];橡胶工业;2008年06期 |
16 |
朱鹏程;张冰蔚;刘爱红;;摩托车减震器动态复原阻尼特性测控系统设计[J];测控技术;2011年04期 |
17 |
华自强;;充气式减震器简介[J];世界汽车;1977年02期 |
18 |
艾兆虎;摩托车悬挂装置(三)[J];摩托车;1997年05期 |
19 |
单春贤,张冰蔚,陆勇;摩托车前减震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20 |
陈守庆;减震器喷涂自动线方案设计及实施中的总体构思[J];摩托车技术;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