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
【摘要】:从沉积相、成岩作用角度研究了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认为延长组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佳储层,平均孔隙度10.85%,平均渗透率0.613×10-3μm2。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对砂岩物性的影响较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压实后,其原始孔隙度损失13.6%;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早期胶结物可使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其中的易溶组分又为次生粒间孔隙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可大大改善储层的物性;构造微裂缝仅在局部起沟通喉道的作用。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并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要孔隙类型。沉积相在宏观上控制了砂体的类型、规模、原始物性条件及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在微观上影响了储层孔隙演化与储层物性的变化,而构造裂缝可以在局部改善储层的物性。
|
|
|
|
1 |
刘林玉;高潮;;富县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2 |
朱剑兵;陈丽华;纪友亮;李国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孔隙发育影响因素[J];石油学报;2006年03期 |
3 |
陈占坤;吴亚生;罗晓容;陈瑞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古输导格架恢复[J];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
4 |
高建军,孟元林,张靖,肖丽华,周玥,王粤川,殷秀兰;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沉积微相对成岩作用的影响[J];地学前缘;2005年02期 |
5 |
王敏芳,曾治平;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特性研究[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
6 |
杨郧城,侯光才,张茂省,马思锦,王冬,尹力河;双Packer系统在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J];西北地质;2005年01期 |
7 |
蔺景龙,许少华,孙文德;沉积微相测井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年02期 |
8 |
王宝清;章贵松;;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成岩作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6期 |
9 |
田成;贾立城;李松;张子敏;;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含铀砂岩岩石学特征研究[J];铀矿地质;2007年02期 |
10 |
赵长永;张春生;张兵;;油坊庄地区上三叠统长21沉积微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