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龙村,杨子彬;搏动灌注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7年02期 |
2 |
王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5期 |
3 |
李钦传,黄国长,朱洪生;体外循环时内脏白细胞隔离及肿瘤坏死因子-a形成的探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7年04期 |
4 |
张德奎!266100,孙玉安!266100,潘玉美,张宝山!266100,孙静波!266100;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搏动灌注的临床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9年03期 |
5 |
晋炳申,姚忠喜,高百顺,高秉仁,李天成,陈春红;体外循环时凝血噁烷A_2的变化[J];中国循环杂志;1998年05期 |
6 |
李钦传,朱洪生,黄国长;体外循环不同血流方式与内脏白细胞隔离及肿瘤坏死因子形成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年02期 |
7 |
唐汉博!730000,高百顺!730000,靳凤玲!730000,赵霞!730000,李元敏!730000;围体外循环期白细胞肺内隔离的临床观察[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8 |
李钦传,黄国长,朱洪生;体外循环时内脏白细胞隔离及肿瘤坏死因子-a形成的探讨[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医科版);1998年Z1期 |
9 |
朱中权,范士志,李志平,陈建明,蒋耀光;前列腺素E_1对肺白细胞隔离影响的临床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4年12期 |
10 |
李天成!730000,房玉梅!730000,赵霞!730000;体外循环时凝血叩恶烷A_2的变化[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1 |
宋作瑞;81例搏动灌注临床应用体会[J];山东医药;1992年08期 |
12 |
龙村,胡小琴,齐文安,顾烈东,张坚;体外循环中搏动和非搏动灌注对皮肤微循环自律运动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年03期 |
13 |
刘樱;许家佗;李欣;郭震;史美育;张志枫;;“寸口”脉搏波图在体外循环搏动灌注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1期 |
14 |
杨九光;体外循环管理与围术期脑保护[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9年04期 |
15 |
于新迪;朱德明;王伟;;搏动灌注在体外循环中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1年01期 |
16 |
赵举;龙村;冯正义;刘晋萍;王宇红;李守军;阎军;;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搏动灌注压力衰减的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8年03期 |
17 |
柏淑颖;王伟;朱德明;张海波;白洁;;浅低温体外循环中搏动灌注对儿童脑血流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0年03期 |
18 |
张志枫;李欣;许家佗;刘樱;陆静波;;“寸口”脉搏波图在体外循环搏动灌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
19 |
赵举;杨九光;刘晋萍;李守军;闫军;孟颖;王旭;龙村;;搏动体外循环增加小儿脑氧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的临床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1年03期 |
20 |
杨惠忠;烧伤鼠早期和延迟切痂对肺白细胞隔外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1996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