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研究
【摘要】:水体中氮、磷元素的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而底泥氮、磷释放是内源性氮、磷的重要组成。为了解城市浅水型湖泊中底泥内源氮、磷释放过程及其规律,根据淀山湖底泥状况,在湖的进水口2个采样点,湖中1个采样点、湖的出水口1个采样点分别采集底泥,通过在室内模拟不同的pH值、温度、扰动3个环境因子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浅水湖水体中底泥氮、磷释放因素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淀山湖底泥具有明显的TP释放特性;温度会影响底泥的氮、磷释放量,且温度越高,TN、TP释放通量越大;扰动上覆水体会加快底泥氮、磷的释放,扰动越大,氮,磷释放通量越大;pH升高会加快底泥氮、磷释放通量;淀山湖进水口处底泥污染较严重,湖中心的底泥磷含量也相当高,在出水口处的底泥受污染较轻。
|
|
|
|
1 |
吴根福,吴雪昌,金承涛,宣晓东,李梅姿;杭州西湖底泥释磷的初步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02期 |
2 |
秦伯强,范成新;大型浅水湖泊内源营养盐释放的概念性模式探讨[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
3 |
金相灿,王圣瑞,庞燕;太湖沉积物磷形态及pH值对磷释放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6期 |
4 |
李剑超,褚君达,丰华丽;河流底泥冲刷悬浮对水质影响途径的实验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
5 |
李一平,逄勇,吕俊,张刚,丁玲,彭进平,王超,范丽丽;水动力条件下底泥中氮磷释放通量[J];湖泊科学;2004年04期 |
6 |
陈永川,汤利;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
|
|
|
|
1 |
陈立,吴门伍,张俊勇;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对长江口径流来沙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
2 |
车越,何青,吴阿娜;河口泥沙再悬浮对悬沙中重金属元素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
3 |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罗潋葱;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
4 |
赵颖;王国秀;章北平;;典型城内过富营养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相关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
5 |
郭磊;高学平;张晨;赵玉明;;北大港水库水质模拟及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
6 |
李剑超,胡仁志,王波,王布匀;船舶螺旋桨射流扰动下的污染底泥起悬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
7 |
苏玉萍,郑达贤,林婉珍,薛丽群;福建省山仔水库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特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8 |
张路,范成新,秦伯强,杨龙元;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表层沉积物磷行为的研究[J];湖泊科学;2001年01期 |
9 |
顾岗,陆根法;太湖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设想[J];湖泊科学;2004年01期 |
10 |
倪建宇,周怀阳,张美,刘小涯,王方国,何宗玉;云南抚仙湖水体营养元素分布及其对人为扰动的响应[J];湖泊科学;2004年02期 |
|
|
|
|
|
1 |
张宇龙,王启山,贺兰畹,王幸福,赵文玉;北大港水库调蓄“引江水”水质变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2期 |
2 |
夏学惠,东野脉兴,周建民,田升平,张灼,彭彦华;滇池现代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及其对环境影响[J];沉积学报;2002年03期 |
3 |
王正方,张庆,卢勇,吕海燕;氮、磷、维生素和微量金属对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的增殖效应[J];东海海洋;1996年03期 |
4 |
郭怀成,孙延枫;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
5 |
逄勇,濮培民;太湖风生流三维数值模拟试验[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
6 |
吴丰昌,万国江,蔡玉蓉;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2期 |
7 |
韩伟明;;底泥释磷及其对杭州西湖富营养化的影响[J];湖泊科学;1993年01期 |
8 |
尹大强,覃秋荣,阎航;环境因子对五里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J];湖泊科学;1994年03期 |
9 |
蔡启铭,高锡芸,陈宇炜,马生伟,MartinDokulil;太湖水质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的多元分析[J];湖泊科学;1995年02期 |
10 |
范成新;滆湖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释放腄 [J];湖泊科学;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