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的主要类型
【摘要】: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不连续分布于岷江河面以上300-100m处。从群落学角度对这种灌丛研究的结果表明:区内植物生活型谱主次为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地上芽植物。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分为2个群系组,7个群系和10个群丛,并对主要群系的分布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
|
|
|
1 |
陈泓;黎燕琼;郑绍伟;慕长龙;刘军;;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与坡向及海拔梯度相关性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2 |
李芳兰,包维楷,刘俊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四川黄栌叶片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1期 |
3 |
李丽光;何兴元;李秀珍;问青春;赵永华;;岷江上游花椒地/林地边界土壤水分分布及影响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4 |
刘国华,张洁瑜,张育新,周建云,关文彬,马克明,傅伯杰;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J];山地学报;2003年01期 |
5 |
孙辉,唐亚,黄雪菊,黄成敏;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03期 |
6 |
包维楷,陈庆恒,陈克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环境优化调控技术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
7 |
孙书存,刘照光;岷江上游刺旋花种群格局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7年03期 |
8 |
张远东;刘世荣;马姜明;;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性能[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
9 |
张文辉,卢涛,马克明,周建云,刘世梁;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与空间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04年03期 |
|
|
|
|
|
1 |
周忠泽,蒙仁宪;华东地区植被概况[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2 |
周长海;皖东马尾松纯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
3 |
王清国,沈显生,梁庆生;大别山区河谷流域现代有机农业模式的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4 |
黄培华;中国第四纪气候演变与庐山“冰川遗迹”问题[J];冰川冻土;1982年03期 |
5 |
闫顺,贾宝全,许英勤,杨云良;乌鲁木齐河源区植被及表土花粉[J];冰川冻土;1996年S1期 |
6 |
季中淳;中国冰缘区湿地及其环境效应与生态建设[J];冰川冻土;1996年S1期 |
7 |
许清海,肖举乐,中村俊夫,阳小兰,郑振华,梁文栋,李月丛,井内美郎;全新世以来岱海盆地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
8 |
陈毅峰;陈宜瑜;何德奎;隋晓云;;台湾海峡两岸生物地理学现状与展望[J];动物学杂志;2006年01期 |
9 |
付义强;胡锦矗;郭延蜀;朱欢兵;刘武华;王业生;;桃红岭自然保护区梅花鹿对春季栖息地的利用[J];动物学杂志;2006年04期 |
10 |
于澎涛,刘鸿雁;小五台山北台北坡植被垂直带的表土花粉及其气候意义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
|
|
|
|
1 |
郭佩霞,胡建明;财政政策与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
2 |
张光富,郭传友;恢复生态学研究历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3 |
陈士银,周志翔;小尺度下湛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4 |
于学珍,路葵,李秀艳;天童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变化特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4期 |
5 |
赵文智,程国栋;生态水文学——揭示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水文学机制的科学[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
6 |
王军德;王根绪;陈玲;;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变异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
7 |
任凝辉,籍越;石质山地苹果园间作绿肥试验[J];北方果树;1999年04期 |
8 |
许景伟,王卫东,李成;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9 |
胡延杰,翟明普,武觐文,贾黎明;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10 |
李世东;干热干旱河谷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
|
|
|
|
1 |
冶民生;关文彬;吴斌;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2 |
陈泓;黎燕琼;郑绍伟;慕长龙;刘军;;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与坡向及海拔梯度相关性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3 |
王永健;陶建平;张炜银;臧润国;王微;李宗峰;;岷江上游土地岭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
4 |
李芳兰,包维楷,刘俊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四川黄栌叶片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1期 |
5 |
李明;王根轩;魏小平;;不同生境甘草的生态型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2期 |
6 |
赵振勇,王让会,张惠芝;塔里木河下游天然植被恢复的生态学机制[J];干旱区研究;2005年01期 |
7 |
李爱农,周万村,李发斌,马泽忠;基于空间技术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
8 |
阎建忠;张镱锂;摆万奇;刘燕华;包维楷;刘林山;郑度;;基于植被演替的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大渡河上游的森林采伐、更新和退化[J];中国科学D辑;2005年11期 |
9 |
郑绍伟,严代碧,冯云超,岳永杰,慕长龙;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不同覆盖处理对几种苗木生长的影响[J];四川林业科技;2005年05期 |
10 |
黎燕琼;陈泓;郑绍伟;刘军;刘兴良;慕长龙;;岷江干旱河谷几种乔木抗旱性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