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灰度图像的植物磨料磨损表面分形维数计算
【摘要】:以磨损表面SEM灰度图像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分法、双毯法、差分盒计数法和盒计数法4种方法计算植物磨料对不同金属材料磨损表面的三维分形维数。结果表明:植物磨料对金属材料磨损表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与体积损失有着密切关系,体积磨损越大,分形维数也越大。4种算法中,变分法计算的分形维数稳定性最好,其次是双毯法和差分盒计数法,盒计数法对表面噪声最为敏感。
|
|
|
|
1 |
黄建洪;农机耐磨零件的硬度设计[J];金属热处理;2001年07期 |
2 |
葛世荣,张晓云;钢-铜磨损过程中磨粒积聚的分形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1年02期 |
3 |
汪家道,陈大融,孔宪梅;轿车钢板表面形貌特征参数的提取[J];摩擦学学报;2001年04期 |
4 |
张怀亮,卜英勇,邱显焱;球形磨粒和切削磨粒轮廓分形维数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2年04期 |
5 |
吕晋军,王静波,杨生荣,薛群基;MoSi_2及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3年05期 |
6 |
邱明,张永振,朱均;铝基复合材料高速干摩擦行为的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摩擦学学报;2005年06期 |
7 |
陈国安,葛世荣,王军祥;分形理论在摩擦学研究中的应用[J];摩擦学学报;1998年02期 |
8 |
刘志杰;季令;叶玉玲;耿志民;;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铁路货运量预测[J];铁道学报;2006年05期 |
9 |
徐建生,赵源,邹岚;双路输入多层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
|
|
|
|
1 |
黄毅,李守新,林雪荣;金属过载荷疲劳过程中的红外发射[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4年01期 |
2 |
李风,靳兰芬;Visual FoxPro软件在产品选材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2期 |
3 |
唐杰;刘颖;张然;刘显坤;涂铭旌;;烧结方式对NdFeB磁体磁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年04期 |
4 |
周东祥;王亚民;龚树萍;;超微细镍–银双金属粉的抗氧化性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年03期 |
5 |
郭尔奇;杨刚;杨屹;冯可芹;刘峰;;升温速度对电场烧结NdFeB材料致密化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年03期 |
6 |
李强;韩翀;吴聪颖;;有机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镍及金属镍粉[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年12期 |
7 |
马天驰,刘颂豪;金属材料的激光相变硬化[J];激光与红外;1992年05期 |
8 |
张富文,刘静,杨福宝,胡强,贺会军,朱学新,徐骏,石力开;新型Sn-Ag-Cu-Cr无铅焊料合金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11期 |
9 |
李海雁;窦菊英;;尖端阴极热电子发射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
10 |
李宇君;杨道国;秦连城;罗海萍;;Sn-Ag-Cu焊料中金属间化合物对焊接性能的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