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摘要】:调查了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As的含量,平均含量为Cu 27.88 mg/kg、Pb 22.98 mg/kg、Zn 95.88 mg/kg、Cd 0.178 mg/kg、Cr 41.01 mg/kg、Hg 0.031 mg/kg、As 11.40 mg/kg。空间分布上,Cu、Pb、Zn、Cd、Hg、As 6种重金属含量均在杭州湾北部及长江口南汇交界处呈现最大值,而Cr在调查海域的东部逐渐向近岸海域递减。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同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整体表现为轻微。7种重金属元素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潜在生态综合危害的大小贡献顺序为:CdAsHgCu=PbCrZn。Cd的Eir值对RI值的权重贡献最大,即Cd表现为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
|
|
|
1 |
孙永光;李秀珍;何彦龙;贾悦;马志刚;;基于PCA方法的长江口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动态综合评价及驱动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
2 |
吕晓霞;翟世奎;;长江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
3 |
孙玮玮;王东启;陈振楼;毕春娟;胡蓓蓓;刘耀龙;李九发;许世远;;长江口吴淞-浏河滨岸带沉积物AVS和SEM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球化学;2009年02期 |
4 |
苏春利;王焰新;;武汉市墨水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J];矿物岩石;2006年02期 |
5 |
杨立平;张学超;李晓敏;聂新华;;威海湾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海洋科学;2010年06期 |
6 |
毛文珏;滕丽华;张捷;肖云章;杨季芳;;象山港海底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1年03期 |
7 |
闫慧敏;刘敏;侯立军;许世远;林啸;;长江口沙洲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分布特征[J];有机硅氟资讯;2008年04期 |
8 |
张少峰;林明裕;魏春雷;刘保良;张志娟;;广西钦州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海洋通报;2010年04期 |
9 |
王爱萍;杨守业;周琪;;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J];生态学杂志;2006年08期 |
10 |
高磊;李道季;余立华;孔定江;王延明;;长江口崇明东滩沉积物中生源硅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J];海洋与湖沼;2007年05期 |
11 |
杨守业,李从先,赵泉鸿,Yoshiki Saito;长江口冰后期沉积物的元素组成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12 |
杨丽阳;吴莹;张经;于灏;张国森;朱卓毅;;长江口邻近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分布和有机物来源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5期 |
13 |
李华;杨世伦;T.Ysebaert;王元叶;李鹏;张文祥;;长江口潮间带淤泥质沉积物粒径空间分异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
14 |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SCI-E收录) 2010年第3期论文导读[J];海洋科学;2010年05期 |
15 |
朱桂海,J.M.布鲁克斯,M.C.肯尼克特;长江口邻近陆架区沉积物来源的有机地球化学探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4期 |
16 |
陈松,廖文卓,潘皆再;长江口重金属元素的固液界面过程——Ⅰ.沉积相中Pb、Cu和Cd的行为和沉积机理[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4年02期 |
17 |
;日本笠藤壶——舟山海域重金属监测指示生物[J];科技导报;2011年18期 |
18 |
陈进兴,吴世炎,施纯坦;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沉积物中~(226)Ra的分布[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4年04期 |
19 |
吴燕红;曹斌;夏建新;;铅锌矿区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J];科技导报;2008年08期 |
20 |
成国栋,钱江初,C.A.Nittrouer,D.J.DeMaster,B.A.Mckee;长江口及邻近陆架现代沉积物构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