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印度洋持续暖海温对东亚初夏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摘要】:用改进的CCM1(R15L12)气候模式,模拟研究了1991年热带印度洋持续暖海温对东亚初夏季节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海温持续偏暖有利于初夏高原上空大气增温,从而有利于热带东风急流的发展北移和东亚南支西风急流的北跳,并引起5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北抬。印度洋暖海温还引起初夏东亚大陆温度场回升,对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发展和南海夏季风的加强起到积极作用。上述特征加速了东亚初夏季节转换过程,有利于江淮梅雨较早发生。
|
|
|
|
1 |
张韧,蒋国荣,余志豪,蒋全荣;利用神经网络计算方法建立太平洋副高活动的预报模型[J];应用气象学报;2000年04期 |
2 |
朱乾根,滕莺,徐国强;北太平洋中纬海温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的可能途径[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3 |
汤明敏,曾文华,何元;夏季东半球热带海温异常对亚洲季风环流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1993年04期 |
4 |
赵永平,陈永利,白学志,王凡;南海-热带东印度洋海温年际变化与南海季风爆发关系的初步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0年02期 |
5 |
吕炳全,王红罡,大场忠道,徐国强,岛村道代,丰田和弘,村山雅史,赵会民;海南岛沙老岸礁区滨珊瑚氧、碳同位素对气候的记录[J];地球化学;2002年04期 |
6 |
贾小龙,李崇银;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
7 |
毛江玉;吴国雄;;青藏高原热状况和海温异常对亚洲季风季节转换年际变化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
8 |
孟文,吴国雄;赤道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的齿轮式耦合和ENSO事件 II.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2000年01期 |
9 |
应明,孙淑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热带海温异常响应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0年02期 |
10 |
肖子牛,孙绩华,李崇银;El Nio期间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气候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0年04期 |
|
|
|
|
|
1 |
梁平德;印度夏季风与我国华北夏季降水量[J];气象学报;1988年01期 |
2 |
张琼,钱永甫,张学洪;南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J];大气科学;2000年01期 |
3 |
张琼,刘平,吴国雄;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旱涝[J];大气科学;2003年06期 |
4 |
谭言科,张人禾,何金海,邹力;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变化与ENSO[J];气象学报;2004年06期 |
5 |
晏红明,肖子牛;印度洋海温异常对亚洲季风区天气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0年01期 |
6 |
闫晓勇,张铭;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期间印度洋偶极子对东亚季风区影响的数值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4期 |
7 |
罗绍华,金祖辉,陈烈庭;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J];大气科学;1985年03期 |
8 |
邓爱军,陶诗言,陈烈庭;印度洋海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我国汛期降水关系的探讨[J];大气科学;1989年04期 |
9 |
陈烈庭;阿拉伯海—南海海温距平纬向差异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1年01期 |
10 |
黄荣辉,孙凤英;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