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沉积物酸挥发性硫化物与重金属生物毒性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2003年10月采于珠江口5个站位的沉积物剖面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时提取的重金属(SEM:Pb,Zn,Cu,Cd,Ni)。其中,站位1、2位于中滩,其沉积物的AVS含量变化范围较小,为0.25—4.06μmol.g-1;站位3、4位于西滩,其沉积物的AVS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为0—26.09μmol.g-1。中滩和西滩沉积物的AVS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西滩表层沉积物的AVS含量接近于零,这可能与该水域较强的底层流和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有关。站位5位于珠江口外侧,其表层沉积物的AVS含量相对较高,且垂向变化较小,可能是还原性沉积物间歇性再悬浮后重新沉积的结果。站位1、2和5沉积物中同时提取的重金属含量大体在0.95±0.2μmol.g-1范围内,随深度增加略呈下降趋势;而西滩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为1.43—2.42μmol.g-1,且在一定深度范围内随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表明珠江口西滩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对AVS/SEM摩尔比值和单个金属的毒性效应研究显示,珠江口内尤其是西滩的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污染,对其中生活的底栖生物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
|
|
|
|
1 |
岳海轩;;广东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连续五年保持下降态势 二○○五年比上年下降近一成[J];珠江水运;2006年04期 |
2 |
任湘湘;何恩业;李海;蔡怡;;珠江口赤潮生成的天气分型研究[J];海洋预报;2007年03期 |
3 |
战国强;;珠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基本思路[J];广东林业科技;2008年06期 |
4 |
杨广杏,张展霞;珠江口伶仃洋水化学要素剖析[J];环境与开发;1999年01期 |
5 |
刘芳文,颜文,王文质,古森昌,陈忠;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
6 |
张敬怀,欧强;珠江口底栖生物重金属含量现状与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
7 |
刘锋;;浅谈珠江口小型船舶管理[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8期 |
8 |
莫珠成;;珠江口发现赤潮的初步分析[J];人民珠江;1987年06期 |
9 |
吴留松,顾宗濂,谢思琴,周德智;添加物对土壤提取液中铜、镉生物毒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1992年04期 |
10 |
周燕遐;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状况分析[J];海洋通报;1994年03期 |
11 |
蔡福龙,林志锋,陈英,杨加东,陈淑美,蔡锋,钱鲁闽;热带海洋环境中BHC和DDT的行为特征研究Ⅰ.中国珠江口区旱季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J];海洋环境科学;1997年02期 |
12 |
付海龙,王阿欣;鞍山市河流的生物毒性影响研究[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8年03期 |
13 |
陈伟琪,洪华生,张珞平,徐立,王新红;珠江口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4 |
张金丽,袁建军,郑天凌,席峰;Microtox技术检测多环芳烃生物毒性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年04期 |
15 |
刘国卿,张干,李军,李可昌,郭玲利,刘向,池继松,彭先芝,祁士华;多环芳烃在珠江口的百年沉积记录[J];环境科学;2005年03期 |
16 |
黎夏;刘凯;王树功;;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01期 |
17 |
王建玲;王宝贞;王琳;;污水ClO_2消毒副产物及生物毒性控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
18 |
刘玉;隋丽杰;段丽杰;路宁宁;李适宇;PIERRE F;;珠江口EwE模型功能组划分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5期 |
19 |
董世松;黎秀玲;龚超群;蔡继业;;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J];材料导报;2009年13期 |
20 |
赵风云;孙根行;;工业废水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