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7日北京降水相态转变的机制讨论
【摘要】:由于受到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对于降水相态转变过程以及机理的认识一直不够深人。在北京地区2012年3月17日夜间的降水过程中,降水相态经历了降雨、雨夹雪和降雪3个阶段。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以及时间和垂直方向上分辨率较高的微波辐射仪温度廓线及基于雷达探测和中尺度模式的反演资料,首先分析了上述3个降水阶段温度的垂直分布,而后讨论了导致温度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降雪阶段冰雪层(包含冰雪和过冷水混合层)的厚度较降雨阶段增厚并且其下边界距离地面更近。3个降水相态温度分布差异较大的层次在对流层下层特别是抬升凝结高度附近。0℃层相对于云底的高度与降水相态密切相关。在降雨阶段,0℃层在云内,雨夹雪阶段在云底附近,降雪阶段下降到云底以下。冷空气活动是造成3个降水相态温度垂直分布不同的原因,但是在不同阶段影响的方式各异。在降雨转成雨夹雪阶段,"回流"东风将冷空气输送到北京,导致边界层内降温;雨夹雪转降雪的阶段,对流层低层温度进一步降低主要缘于高空槽后冷空气的侵入。因此,在北京地区导致降水相态转变的机制是多样且复杂的。
|
|
|
|
1 |
吴美华;;为什么说“一场秋雨一场寒”?[J];科学大众(小学版);2009年11期 |
2 |
张雷鸣,赵鸣;冷空气爆发时陆地边界层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3年02期 |
3 |
毛绍荣;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冷空气转向形势[J];广东气象;2000年04期 |
4 |
马卫民,周建军,荣毅;02年秋东海海域三次大风天气过程分析[J];海洋预报;2005年01期 |
5 |
;洪恩宝宝问世界[J];母婴世界;2008年04期 |
6 |
陈佑淑
,仪清菊
,牟惟丰;对冷空气标准的一些讨论[J];气象;1974年00期 |
7 |
中央气象台预报组;1974年9月中旬的一次强冷空气[J];气象;1975年09期 |
8 |
王运旭;秋季冷空气与冬雪的统计关系[J];气象;1979年11期 |
9 |
赵雅樵;;寒潮[J];现代农业;1982年02期 |
10 |
徐夏囡;冷空气频繁 雨雪量偏少[J];气象;1985年04期 |
11 |
曾心
,苏荣在;隆冬气温偏高 早春雨水偏少[J];广西气象;1987年04期 |
12 |
黄香杏;突发性冷空气与北部湾大风[J];广西气象;1987年Z2期 |
13 |
王允宽,刘俊清,黄中华;台风形成中冷空气作用的模拟实验[J];大气科学;1988年04期 |
14 |
王和平;对西伯利亚东部冷空气造成寒潮天气的认识和预报对策[J];山西气象;1994年02期 |
15 |
黄伟,陶祖钰;1991年梅雨期中冷空气活动的个例分析[J];大气科学;1995年03期 |
16 |
李长伦,封秋华,韦显智;影响南宁的锋面短期预报指标[J];广西气象;1997年01期 |
17 |
大洋;话说寒潮[J];吉林畜牧兽医;1997年11期 |
18 |
李晓娟,林良勋,毛绍荣;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及预报回顾[J];广东气象;1999年01期 |
19 |
邓冰,潘世康;地形对南海冷空气影响的数值研究[J];广东气象;1999年04期 |
20 |
曹晓初,叶瑞珠,许爱华;江西省冷空气气候特征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