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摘要】: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8月1—2日上午发生在安徽东南部及江苏西南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特大暴雨是由台风减弱演变为深厚低压系统所引发,暴雨区域辐合上升运动强烈,西南低空急流强盛,同时中层冷空气侵入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特大暴雨的发生与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多次发展以及长时间维持密切相关,中尺度云团的最冷云区亮温和面积决定了暴雨强度;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内部有多个尺度不等的的对流回波相继经过暴雨发生地形成"列车效应",从而造成持续性暴雨,暴雨回波的强回波核总是位于云体的中下部,这是暴雨回波的典型特征;特大暴雨发生阶段,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厚度增加,强度增强,同时低层(2 km以下)伴随下沉运动,2 km以上则为上升运动。
|
|
|
|
1 |
江吉喜,项续康;“96.8”河北特大暴雨成因的中尺度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8年03期 |
2 |
顾清源,康岚,徐琳娜;川北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04年01期 |
3 |
孙莹;齐杰;白广田;薛金艳;白华;王浩;杨鹏;;辽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
4 |
张家国;岳阳;牛淑贞;邵木兰;;一次长历时特大暴雨多普勒雷达中尺度分析[J];气象;2010年04期 |
5 |
李菁,黄明策,姚才,卢伟萍;引起广西西风系统特大暴雨的低空急流分析[J];广西气象;2005年01期 |
6 |
周乐明,肖明坤,涂建文;一次暖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广东气象;2004年03期 |
7 |
周兵,葛明;“94·7”北京大暴雨数值分析[J];气象;1995年10期 |
8 |
汪卫平;2004年9月上旬川渝黔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05年02期 |
9 |
徐子风;“83、7”淮北特大暴雨综合分析[J];气象科学;1985年01期 |
10 |
高青云;青藏高原东侧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J];高原气象;2004年S1期 |
11 |
汪之义,彭纪石;1981年7月四川的特大暴雨[J];气象;1982年04期 |
12 |
黄明策,姚才,李菁;低空急流对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影响及概念模式[J];广西气象;2005年01期 |
13 |
钟利华;熊文兵;刘世学;李勇;刘泽军;;广西“05·6”特大暴雨天气的数值模拟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年S1期 |
14 |
张国胜;德州地区“88.7”特大暴雨成因分析[J];山东气象;1989年01期 |
15 |
陈余兰;;独山县“2005-05-22”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贵州气象;2006年S1期 |
16 |
刘勇;王楠;李平;;急流次级环流对陕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作用[J];干旱气象;2006年04期 |
17 |
康岚,顾清源,徐琳娜;川北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的对比分析——2001.9.18绵阳特大暴雨与2002.6.7遂宁特大暴雨[J];四川气象;2003年01期 |
18 |
宋清芝;乔春贵;高媛媛;;河南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
19 |
包澄澜
,王两铭
,李真光;华南前汛期暴雨的研究[J];气象;1979年10期 |
20 |
胡欣,徐国强,苏华;急流对海河南系一次特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J];气象;1999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