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背景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
【摘要】: 利用NCAR/NCEP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背景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2—2003年的ElNino事件是本次暴雨的前期背景;南海地区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异常可能是副高偏南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与2003年夏季相比较,6月21日—7月22日淮河流域为正的异常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并且二者的高值中心与该时段雨量中心位置基本一致。孟加拉湾地区的异常加热源在其西北侧强迫出的高层反气旋性环流有利于南亚高压在青藏高原、江南、华南地区维持,从而使得淮河流域位于高压北侧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南侧的上升运动区,有利于淮河流域强降水发生和维持,形成该流域洪涝。
1
程华琼,陈菊英;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其前兆信号 [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2期
2
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 [J];气象科学;2008年S1期
3
胡雯;张晓红;周昆;陈光舟;黄勇;;淮河流域一次致洪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2期
4
赵思雄;张立生;孙建华;;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 [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年06期
5
张爱民,谢重阳;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特征及预警指标分析 [J];灾害学;2005年01期
6
陈晓弟,方庆文;锦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影响系统特征 [J];贵州气象;1999年05期
7
彭梅香,刘萍,邱淑会,杨特群,罗王君;黄河中游地区致洪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J];河南气象;2000年04期
8
钟有萍,陈晓弟,徐大红,李永刚;铜仁致洪暴雨的短期数值预报产品释用预报业务系统 [J];贵州气象;2001年05期
9
李馗峰,李玉书;山西沁河流域面雨量与致洪暴雨预报技术探讨 [J];山西气象;1995年04期
10
刘国忠;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致洪暴雨的特征分析 [J];广西气象;2004年S1期
11
张延亭,林铍德;致洪暴雨成因分析及预报 [J];江西气象科技;1994年02期
12
林开平,李耀先,李秀存,梁隽玫;厄尔尼诺与广西致洪暴雨的关系 [J];广西气象;2001年01期
13
陈晓红;冯皖平;璩瑛;;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演变 [J];气象科学;2006年02期
14
徐元顺;对一次致洪暴雨的分析与预报 [J];湖北气象;1996年04期
15
赵琳娜;杨晓丹;齐丹;刘睿卉;;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分析 [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年06期
16
李庆宝;;安康致洪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J];陕西气象;1991年05期
17
徐元顺,朱理国,许书成;1998年丹江口水库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成因分析 [J];湖北气象;2000年01期
18
林开平,张诚忠,董良淼,赵江洁;广西致洪暴雨过程的要素场演变特征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J];广西气象;2001年01期
19
龚延湘;长江上游大范围致洪暴雨的成因分析 [J];湖北气象;2001年01期
20
罗茂兴;桂林地区南部两次致洪暴雨回波特征分析 [J];广西气象;1994年02期
1
卫捷;陶诗言;张小玲;;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成因的初步分析 [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2
崔新建;王静;魏慧娟;韩贵甫;张俊波;;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分析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 [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子忠;刘娟;李金成;贾昌明;;淮河流域致洪暴雨雷达回波特征综述 [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陈佩君;吴彩霞;;2003年江苏省梅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成因分析 [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 [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郑永光;陈炯;王洪庆;张焱;朱佩君;陈敏;白洁;陶祖钰;;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卫星云图特征及大尺度环境条件分析 [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慧敏;王玉太;刘新仁;沈承珠;;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 [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8
葛朝霞;曹丽青;;2003年夏季江淮特大暴雨成因的分析 [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钱曙华;刘睿卉;;2003年淮河流域汛期特大洪水分析研究 [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鲁峰;赵全科;;淮河流域旅游业发展的水环境分析 [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