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伯威;梅雨锋上MCS的发展、传播以及与低层“湿度锋”相关联的CISK惯性重力波[J];大气科学;2005年06期 |
2 |
许小峰;高丽;Fei-Fei Jin;;梅雨湿度锋上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的波捕获机制[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11期 |
3 |
吕梅;邹力;;2007年梅雨期副热带高压进退特征与对流系统演变[J];暴雨灾害;2010年01期 |
4 |
赵玉春;李泽椿;王叶红;肖子牛;;2006年6月5~8日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福建北部暴雨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2008年03期 |
5 |
王晓芳;崔春光;胡伯威;;与水平风切变强度不均匀相联系的CISK惯性重力波[J];应用气象学报;2007年06期 |
6 |
张庆红,刘启汉,王洪庆,陈受钧;华南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J];科学通报;2000年18期 |
7 |
张小玲,陶诗言,张顺利,张庆云;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
8 |
江晓燕,倪允琪;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机理的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2005年01期 |
9 |
梁成礼,韦有暹;台湾中尺度试验方案简介[J];热带气象学报;1987年01期 |
10 |
;气象学报第63卷2005年总目次[J];气象学报;2005年06期 |
11 |
杨克明,许映龙,王东生,刘江云;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结构和特征[J];气象;1998年02期 |
12 |
易兵,乔全明,张立;梅雨锋锋生过程的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1991年02期 |
13 |
斯公望;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02期 |
14 |
陈丽芳,高坤,徐亚梅;梅雨锋演变与低涡发展的联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1期 |
15 |
胡伯威,彭广;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J];大气科学;1996年04期 |
16 |
章志英;梅雨锋低涡系统三维流场结构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5期 |
17 |
陈敏,郑永光,王洪庆,陶祖钰;一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05年03期 |
18 |
陈红专;曾志明;欧小锋;刘美云;陈章法;;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
19 |
石春娥,姚叶青,胡雯,谢重阳;一次梅雨锋中尺度暴雨的模拟试验[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20 |
曹治强,李万彪;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降水结构和闪电特征[J];气象学报;2005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