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数值预报产品的地面气温BP-MOS预报方法

吴君  裴洪芹  石莹  张京英  王庆华  
【摘要】:在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开发的"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预报产品和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建立了地面气温的BP神经网络方法预报模型。检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气温预报准确率高于逐步回归模型和MM5模式输出的气温预报准确率,可应用于实际预报业务中来制作气温的精细化预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建粤;陶飞旋;秦顺标;熊永花;;2011-05-01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J];贵州气象;2011年04期
2 芦颖;芦佳;洪金中;孙薇薇;马佳;;冷空气过程计算机图像模拟及要素因子物理量的筛选[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罗森波;罗秋红;舒锋敏;林永堂;;台风风神海上石油平台预报服务探讨[J];气象;2011年06期
4 吴明辉;田海;陈关清;;T213(639)模式对一次稳定层结下暴雨过程预报能力的检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5 丁文魁;杨晓玲;杨金虎;周文霞;;河西走廊东部低温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J];干旱区研究;2011年05期
6 方雯;刘忠礼;屈信军;韩世新;;博州地区一次强寒潮天气特征分析[J];青海气象;2011年02期
7 何卓玛;殷显辉;张春秀;乜国妍;;2011年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成因分析[J];青海科技;2011年04期
8 李睿;张艺丹;徐文婷;;成都地区T639数值预报产品本地化预报性能检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年02期
9 张成军;范小明;马国涛;;宁夏南部一次大雨转大雪天气过程预报失误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10 鄢志宇;杨桂娟;;锦州地区一次先后受两个天气系统影响的暴雨天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11 李卓立;鄢志宇;杨桂娟;;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天气及其增雨潜势预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12 张国华;张江涛;张南;郝雪明;李智峰;郑艳萍;;基于河北区域天气分型的多模式降水检验评估[J];气象;2011年08期
13 巩崇水;曾淑玲;尚可政;王式功;;基于MOS方法的环渤海地区大风中期预报[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4 牟欢;赵克明;;2010年春季新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4期
15 李倩;胡邦辉;王学忠;顾锦荣;;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温度多模式集成预报试验[J];干旱气象;2011年02期
16 肖敏光;王吉明;彭霞;张徽;何敏勤;;“4.19”萍乡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7 邹锦明;杨晓琳;余青松;;一次夏季暴雨过程预报失误原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18 温桂芳;胡旭美;吴华琴;张信华;;福建北部地区冬季最低气温短期预报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9 陆雅君;李新芳;陈刚毅;;不同类型云的V-3θ特征及一次航线上云变化的实例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0 廖仁国;吕校华;刘序林;何卫晖;戴传洪;;2种降水模式对2次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月;边清河;;使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制作分县气温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陈玉石;焦圣明;袁成松;王清楼;;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做台风的中短期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何群;;2003年盛夏杭州机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李新芳;姬鸿丽;马淑玲;;数值预报产品在72小时降雪预报中的效果检验和解释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胡玉玲;康健鹏;谢义明;史久恒;汪婵娟;;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在扬州降水预报的统计解释和检验[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段荣;李莉群;何海燕;朱章玉;杨玲;孙文英;;利用天气数值预报产品建立贵州黔西南州分县温度预报方程的方法及应用[A];2007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孟小绒;陈百江;王洁;窦建虎;张黎;;一次强雷暴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马星芬;张淑萍;李毓富;;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7.1”阳泉冰雹的预报能力检验[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刘云柱;张海霞;;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在邯郸中期降水预报中的释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刚;陈少平;于大峰;;数值预报产品评价分析和客观订正系统的设计和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淑玲;三类航危天气预报技术及业务系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坤;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马淑俊;拉萨市决策气象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学华;海南岛江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陈晓龙;基于TIGGE资料的北半球地面气温统计降尺度预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李国磊;河北省大雾发生的气象条件与客观预报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郭立平;河北省廊坊地区暴雨的地气耦合精细化落区预报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楠 通讯员 邓国;全国台站将共享集合概率数值预报产品[N];中国气象报;2011年
2 通讯员 林泽磊;青岛气象为供暖“出谋划策”[N];中国气象报;2008年
3 贵州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向红琼;科学发展兴气象 优质服务促和谐[N];贵州日报;2008年
4 王菡娟;我国正向气象强国迈进[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郭起豪 李欣 张永;中国天气预报发展高层国际论坛召开[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通讯员刘开宇;贵州空管分局气象台提高抗冰服务水平[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记者 王兵 通讯员 沈爱华 韩俊荣;安徽精细化预报汛期彰显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胡继华;州气象局三个科研课题被列为省局科研成果[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9 通讯员 任向东 姚道强;十堰市局多措施提高预报准确率[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王学健;天气预报准确率难在哪?[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