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预报及上级指导产品的本地气温MOS预报方法
【摘要】:利用恩施基准站2008—2011年地面实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上级台站指导产品,采用M(数值模式预报)、E(天气学经验)、D(诊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简称MED),从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如大气稳定度、温度平流、水汽条件等设计具有物理意义的预报因子。或根据需要进行因子的组合叠加利用,并将指导产品直接作为预报因子。利用常规统计预报方法(逐步回归),将高、低温实况作为预报对象来建立地方气温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将天空状况进行分型后建立地方气温MOS预报模型,并对应高低温一般出现时间段来选取数值预报产品因子进行预报,对本地气温预报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模型建立过程中,综合采用了MED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用了数值预报再加工因子,考虑了天气系统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增强了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能力;参考客观数值模式产品、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产品相结合的综合MOS预报方法,建立地方气温MOS预报是提高本地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有效尝试。检验结果也表明,本地气温MOS预报效果较好,明显高于指导预报,已较好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
|
|
|
1 |
王英华;沈阳中心气象台研制成有限区域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J];辽宁气象;1996年04期 |
2 |
蔡亲波,陈景耀;数值预报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预报能力的检验[J];气象;1997年02期 |
3 |
顾建峰,殷鹤宝,徐一鸣,蒋贤安,梁旭东;MM5在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中的改进和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2000年02期 |
4 |
马春香;赵淑敏;;几种大气污染扩散模式的应用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0期 |
5 |
顾震潮;天气数值预报中过去资料的使用问题[J];气象学报;1958年03期 |
6 |
丁士晟;;使用日本气象传真图的我见[J];气象科技;1981年02期 |
7 |
董立清;1991年江淮暴雨的定量预报检验[J];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03期 |
8 |
;“中国气象数值预报技术创新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阶段验收和后续滚动可行性论证[J];应用气象学报;2004年01期 |
9 |
;一个数值预报业余学习研究小组[J];气象科技;1978年03期 |
10 |
井喜;;雨量预告场及其变化和大降水落区相关对比分析[J];陕西气象;1992年03期 |
11 |
钱正安,陈玉春,李素华,吕世华,顾弘道,李兰萍,宋洁;复杂地形条件下嵌套细网格模式35例数值预报的总结[J];高原气象;1994年02期 |
12 |
茅卫平,马华平,郭卫东,李振军;有限区域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简介[J];气象;1995年04期 |
13 |
黄光伦,唐剑泉;ECMWF数值预报针对一个网格点的效果检验[J];四川气象;2004年02期 |
14 |
曹开文;王桂臣;张红华;;连云港市一次暴雨过程的预报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
15 |
祝启桓;;试论我国天气学发展的前途[J];浙江气象;1987年03期 |
16 |
屠伟铭;近十年来国家气象中心业务客观分析技术介绍[J];应用气象学报;1994年04期 |
17 |
郭肖容,陈德辉;加拿大数值天气预报考察报告[J];气象科技;1995年03期 |
18 |
高慧君;日本24小时降水数值预报效果的检验[J];山东气象;1996年03期 |
19 |
杨燕,纪立人;数字滤波方法在月尺度数值预报中的应用Ⅰ.初始场滤波的作用[J];大气科学;1997年04期 |
20 |
张国语;用MOS法制作春季短期降水预报方程[J];新疆气象;1998年01期 |
|